大濛溪河
亦名濛溪河。在今四川资中县东。源出乐至县南,上源高桥河会石湍河后,流经乐至、资阳、安岳,至县东南苏溪乡濛溪口注入沱江。《寰宇记》卷76盘石县:大濛溪“在县西(东)二十里。溪内有石龙三条,若遇旱,祈即雨”。《清史稿·地理志》 资州:“大濛溪源出西龙家坝,又名都溪,东流径城南,至唐明渡入资江。”
亦名濛溪河。在今四川资中县东。源出乐至县南,上源高桥河会石湍河后,流经乐至、资阳、安岳,至县东南苏溪乡濛溪口注入沱江。《寰宇记》卷76盘石县:大濛溪“在县西(东)二十里。溪内有石龙三条,若遇旱,祈即雨”。《清史稿·地理志》 资州:“大濛溪源出西龙家坝,又名都溪,东流径城南,至唐明渡入资江。”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湘阴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湘阴县。明洪武初复改湘阴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湘阴县为州,治今湖南省湘阴县。属天临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降为县。
①在今山西绛县西北,与曲沃县接界。《水经·浍水注》: “ (绛) 水出绛山东。” 《方舆纪要》卷41绛县: 绛山 “山出铁,亦名紫金山。……绛水出其谷内”。②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清一统志·登州府》:
①东汉章帝改苦陉县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邢邑。三国魏改为魏昌县。②东汉永元中置,属巴郡。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三国蜀汉属巴西郡。南朝宋初废。③东汉末析罗县东境置,为汉昌郡治。治所在今湖南平
明永乐五年 (1407) 改天长府置,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美禄县 (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美禄)。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南宁省部分地。宣德二年 (1427)以后地入安南。
在今湖南古丈县北十五里。清置汛。有把总驻守。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北荡泽河畔。《水经·滍水注》: 波水 “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其水又南径蛮城下,盖蛮别邑也”。
①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黄龙乡西福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三舍(关)上十里为伏羌堡,上十里为红崖关。”②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大
①在今山东乳山市南。乳山河由此入海。《清一统志·登州府》:乳山 “在宁海州西南一百六十里。《宋史》 登州有乳山砦”。②在今湖北红安县西北。《清一统志·黄州府一》: 乳山“在黄安县西北六十里。在仙居崖,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建,在今贵州施秉县西南镇阳江西岸长坡上。《方舆纪要》 卷122镇远府镇远县: 烂桥关 “万历中,播酋杨应龙作乱,焚东坡、烂桥,楚黔路梗。即此”。在今贵州省镇远县西南镇阳江
元置,即今湖南汨罗市东北大荆。明改置大荆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