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溪

大溪

①亦名青蒲河、青菩河。在今江苏金坛市西。《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金坛县:大溪在“县西二里。东南流入于长荡湖。王氏樵云:县西有青蒲河,通昆仓河入长阳湖,即故大溪矣”。

②白溪支流。即今浙江宁海县南之杨溪。《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大溪“在县南一里。源出县西南百里之桃花坑、牛头潭诸处,至县东南十五里合于上白溪”。

③奉化江支流。即今浙江奉化市境内县江。源出奉化市西南,东北流至方桥镇西入奉化江。《方舆纪要》卷92奉化县;大溪在“县东南三里。县南北诸山溪水悉汇于此而为大溪,或谓之镇亭山, 自南而北,纡回环绕,凡七十二堰,溉田甚溥,接于奉化江”。

④即今浙江江山市东江山港。《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大溪“在县城东。一名鹿溪,亦曰鹿头溪。仙霞诸岭之水至清湖渡始通舟楫,北流经城下,又东北十八里而为大溪滩……又东北入西安县(今衢州市)境”。下流为衢江。

⑤即今浙江天台县及临海市境之始丰溪。《方舆纪要》卷92天台县:大溪“在县城西南。《志》云:始丰溪源出大盆山,引而东,天台、桐柏二水入焉,故曰大溪。流经县南,又东南流入临海县界,合仙居县之永安溪,即澄江上源也”。

⑥瓯江干流的上、中游。源出今浙江庆元县北,北流经龙泉市,折而东北经云和县入丽水市,又东南至青田县与小溪会合。《方舆纪要》卷94处州府:大溪“在城南二里。一名洄溪,又名洞溪。自龙泉以西汇诸溪涧之水流入境,合松溪、遂昌港,东至青田县南,合诸山溪之水,至温州府界入于海”。

⑦即今福建古田县东古田溪。《方舆纪要》卷96古田县:大溪“在县城南。溪有二源,俱自北来,至县南合流,委蛇澄澈,其平若镜。二溪夹流县治东西,因名曰双溪。又南为蒿溪,群溪之水皆汇焉。又南会于建江,谓之水口溪”。

⑧一作长乐大溪。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大溪“源出福清县境,分流至此,萦纡数里, 溉田数百顷, 东流入海”。

⑨即今福建宁化县南之九龙溪。《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长汀县:大溪“在县城南。源分六派,其正西自赣之石城县堑岭来会,西南自长汀县界狐栖岭来会,西北自石城县界长放坑来会,此大溪之上流也;其东北自建宁县界台田岭来会,正北自苦竹岭至县北三十里之马家渡来会,正东自热水窑头至县东四十里剑潭来会,至县东之东渡,与上流三派合为一溪,复折而东,至清流县。又东会剑江水抵福州入海”。

⑩即今福建泰宁县南泰宁溪。《清一统志·邵武府》:大溪“在泰宁县南。源出邵武县官尖峰麓,亦曰三溪。西流入县界,合龙湖东西两溪之水,又西合交溪、梅林、朱口、福山诸溪,又西合龙门溪、长兴溪,又西合杉溪、黄溪,至县东一里,潴为何潭。又西经县西南三十里梅口,与建宁之绥江合,为双溪渡。复折而东南,经县南四十里,为青洲渡。又东南合将乐县界竹洲溪,而为延平西溪之上源”。

(11)原名大姑崁,后改大嵙崁。即今台湾省桃园县西南大溪镇。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大溪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溪镇。

(12)在今江西乐安县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乐安县:大溪“在县南。源出崇仁县华盖山,西流至乌水,流入永丰县界”。《清一统志·抚州府一》:大溪水“在乐安县南二十里。源出华盖山,西流合罗山聋陂水,至乌江渡,与远溪水合,又至员陂,入鳌溪水”。

(13)在今江西德兴市北。《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大溪“在德兴县北二十里。源出徽州府婺源县,至县境会诸溪水,下流入乐安江”。

(14)即今四川巫山县西南六十里大溪河。源出奉节县西南,东北流,于巫山县大溪口注入长江。南宋陆游《入蜀记》:“大溪口泊舟,出美梨,大如升。”

(15)即今四川理县西之杂谷脑河。《清一统志·杂谷厅》:大溪“在厅治城西。源发梭磨土司东界大雪山,西南流经直固山,会直固水南流,过玛喏、别思满二寨,会日尔拉山水,至楸抵东北流经二道桥,会商角山、别蚌山二水,历朴头、杂谷脑、维关、木堆,又会上孟董沟水,过厅治,复东北经定廉山之里古城,至废保县城下注于岷江”。


(1)在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游段(自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到青田县石溪)的别称。长约50千米。(2)即“汀江”。


猜你喜欢

  • 南京

    ①唐至德二载 (757) 收复两京,还都长安,因蜀郡成都为玄宗李隆基避安史之乱入蜀驻地,遂改蜀郡为成都府,建号南京。在今四川成都市。唐诗人李白有 《上皇西巡南京》 诗十首,其中一首云:“濯锦清江万里流

  • 阳唐左县

    一名阳唐县。南朝宋大明八年(464)侨置,属南新蔡郡。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梁废。

  • 千秋池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五里牛市口一带。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城东有千秋池。”《寰宇记》卷72华阳县:千秋池,“《任豫记》:在城东,冬夏不竭,名曰千秋池”。《方舆纪要》卷67成都、华阳县“万岁池”条

  • 锡矿山

    在今湖南冷水江市东北。产锑矿,有 “世界锑都” 之称。昔人误认锑矿为锡矿,故名。自明以来,陆续有人采炼。清季始著称于世。在湖南省中部、冷水江市与新化县交界处。属雪峰山。南北走向,长约9千米。最高峰药泉

  • 峰岩铺

    清乾隆三年 (1738) 设,即今贵州凤冈县东南峰岩镇。

  • 希水

    即今湖北浠水县东南之浠水。《水经·江水注》:希水“出灊县霍山西麓。……西南流分为二水,枝津出焉。希水又南,积而为湖,谓之希湖。湖水又南流,径轪县东,而南流注于江”。

  • 土僚长官司

    元代置,属乌蒙路。治所在今云南盐津、大关二县境。土僚亦作土老、秃老、秃剌,为族名。明洪武十六年(1383)废。

  • 喝门江

    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12安南: 喝门江 “在 (交州) 府西南”。《明史·张辅传》: 永乐七年 (1409),讨简定,“遂进至慈廉州,破喝门江,克广威州孔目栅”。古水名。在今越南河内

  • 仆射塘

    一名白土塘。旧址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晋江县“烟浦埭”条下:“又有仆射塘,唐元和二年刺史马总开浚,灌田数百顷。总后赠仆射也,俗号白土塘。”明时已废为田。又称白土塘。在今福建省泉州

  • 上金县

    1928年上龙土司与金龙峒土司合并置,属广西镇南道。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东上金乡。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并入龙津县。旧县名。1928年由上龙、金龙两土司辖地改置,治窑头(今广西龙州县东南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