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来谷
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北。《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年(714),吐蕃将岔达延等寇渭源,“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薛)讷时在武街,去大来谷二十里,虏军塞其中间,(王)晙复夜出袭之,虏大溃,始得与讷军合,追奔至洮水”。即此。
在今甘肃省临洮县东南。《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年(714年),陇右群牧使王晙与陇右防御使薛讷会击吐蕃,“坌达延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晙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多置鼓角于其后五里,前军遇敌大呼,后人鸣鼓角以应之。虏以为大军至,惊惧,自相杀伤,死者万计”,即此。
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北。《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年(714),吐蕃将岔达延等寇渭源,“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薛)讷时在武街,去大来谷二十里,虏军塞其中间,(王)晙复夜出袭之,虏大溃,始得与讷军合,追奔至洮水”。即此。
在今甘肃省临洮县东南。《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年(714年),陇右群牧使王晙与陇右防御使薛讷会击吐蕃,“坌达延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晙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多置鼓角于其后五里,前军遇敌大呼,后人鸣鼓角以应之。虏以为大军至,惊惧,自相杀伤,死者万计”,即此。
在今越南北部河山平省石室县。《明史·安南传》:宣德元年(1426),王通等讨黎利,“(通)亦分兵三道出击。马瑛败贼清威,至石室与通会,俱至应平宁桥”。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隅。《拾遗记》卷9:西晋咸宁四年(278),“立芳蔬园于金墉城东。多种异菜”。
在今贵州贵阳市东门月城上。始建于明万历间。历经修葺。至1981年全面修复。是一座九角三层的宝塔形建筑。两侧有配殿,前有联结配殿的斋房,在平面布局上构成一四合院。阁楼座落在宽厚高大的月城上,雄伟壮观。(
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魏书·司马悦传》:萧衍豫州刺史马仙琕等“于三关南六十里因山起城,名为竹敦”。《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三年(504),北魏取三关,“上遣马仙琕筑竹敦、麻阳二城于三关南。司马悦遣兵攻
明建州女真之主体。明末定居今辽宁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三卫女真人,逐渐形成为五大部,即 《清太祖实录》 卷1所谓 “满洲国之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王甲部、董鄂部、哲陈部”。万历十一年至十六年 (158
一作袲。春秋宋地。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一说在今安徽宿州市西。《春秋》: 桓公十五年 (前697) 十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公羊传》 作 “侈”。古邑名。一作袲。春秋宋地。在今安徽省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二里。《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拓塘城”条下:西辽城“相传唐太宗征辽时,征兵屯此,因名”。
又作大磘湾。在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满州乡九棚村东北。连横《台湾通史·疆域志》 恒春县:“自治东越射麻里、万里,得高士佛而至八瑶湾。”
即今广东深圳市西南头镇。唐于此置屯门镇。宋为屯门寨。明置东莞千户所于此。
元置,属吐蕃等处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巴塘县西。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