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剌和林
简称和林。元太宗窝阔台汗七年(1235) 建,为大蒙古国都城。故址在今蒙古国西南前杭爱省哈尔和林。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后首都南迁,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 (1307),改和林路总管府,为和林行省治所。皇庆元年(1312),复改和宁路。
简称和林。元太宗窝阔台汗七年(1235) 建,为大蒙古国都城。故址在今蒙古国西南前杭爱省哈尔和林。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后首都南迁,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 (1307),改和林路总管府,为和林行省治所。皇庆元年(1312),复改和宁路。
1914年依前徐州府、海州直隶州辖境置,属江苏省。治铜山县 (今江苏徐州市)。辖境约当今江苏丰县、徐州、睢宁、宿迁、沐阳、灌南、响水以北地区及安徽萧县、砀山2县地。1927年废。1914年6月以清末徐
明永乐十二年(1414)属升华府。治所在黎江县(今越南广南——岘港省升平县地)。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南——岘港省升平、维川、桂山三县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一作那丹佛勒城。在今吉林桦甸市西南苏密城。明置驿于此。又作那丹佛勒城。在今吉林省桦甸市西南。元属东宁府。明于此置驿站。
从黑龙江省牡丹江附近的敖头经火龙沟(今海林市西南) 至长汀。长44公里。为中东铁路支线。日伪于1935—1942年修筑。今称火龙沟支线。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后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治今甘肃省迭部县东南卓藏。属松潘卫。清废。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玄州。治所在今河北三河市东南。贞观初废。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以临泃邑置,治今河北省三河市东。属玄州。贞观初省。
即滦河之支流玄水。在今河北卢龙县东北。《水经·濡水注》: 玄水 “出肥如县东北玄溪,西南流径其县东,东屈,南转,西回,径肥如县故城南,俗又谓之肥如水。西南流右会卢水。……玄水又西南径孤竹城北,西入濡水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赤塔州涅尔琴斯克 (即尼布楚) 西南鄂嫩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以斡难河得名。在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尼布楚)西南鄂嫩河流域。后废
①在今浙江萧山市东二十八里坎山镇。宋《淳祐临安志》 卷10“江潮” 引姚宽 《西溪丛语》:“或云: (浙江) 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谓之海门。”即此。《方舆纪要》 卷92萧山县:龛山在“县东北……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六十二里平湖镇。旧属通州。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西有“三十里,一名平潮镇”。民国《南通县图志》卷1有三十里埠。因距通州城(今南通市)三十里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