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和溪镇

和溪镇

北宋置,属新明县。在今四川岳池县西二十里。开禧三年 (1207) 升为和溪县。


(1)在福建省南靖县西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面积169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和溪,人口 1590。因有四大坑涧汇成大溪,故名。1949年设和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农产以稻为主。林产有杉、松、柯、毛竹、油茶、油桐等,并产柑橘、茶叶、紫胶等,盛产贵重药材巴戟。有农机、木器、竹藤工艺品等业。附近有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省自然保护区和国内较典型的稀有植物群落。厦隘公路经此。为漳州、龙岩两市交通要冲。名胜古迹有尖峰山碧云岩。(2)在贵州省正安县中部偏南、芙蓉江西侧小溪边。面积147.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青山村,人口 1750。原名禾麻溪,又名藿麻溪、和溪场,溪沟多野生草本植物——藿麻,故名。“藿”“河”近音,易今名。1932年置和霭、马鞍、桑黍、米粮、桑林等乡镇。1942年置和溪乡。1953年后多次分合变更。1992年以和溪、杉木坪、桑坝、米粮、马鞍五乡合并置和溪镇。产花生、茶叶、烤烟等。有小型综合加工厂。公路通205国道。


猜你喜欢

  • 郙阁

    或称郙阁道。在今陕西略阳县西二十里。东汉灵帝建宁三年 (170) 太守李翕建,时人勒铭颂之。赵明诚 《金石录》 有 “汉武都太守李翕碑”。《清一统志 ·汉中府二》 引 《县志》,谓阁 “临江崖,高数十

  • 芦寨

    在今浙江义乌市东北芦柴村。《方舆纪要》卷93义乌县:芦寨“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旧为戍守处”。

  • 勐 (猛) 淋寨

    在今云南龙陵县东北三十六里镇安镇。《方舆纪要》 卷118顺宁府: 勐淋寨 “在府境。万历十一年,湾甸酋景宗真导缅入姚关,寇施甸,焚掠顺宁,破猛淋寨,即此”。傣语 “猛淋” 意为栗树坝。

  • 西平砦

    在今江西泰和县东南。南宋绍兴中置巡司于此。明洪武十五年(1382)裁。

  • 新滩

    在今湖北秭归县 (剪刀峪) 西北新滩镇。《舆地纪胜》 卷74归州: 新滩 “天圣丙寅,赞唐山摧,遂成新滩。皇祐间,太守赵诚疏凿,有摩崖碑。其滩有龙门、佛指甲、官槽。而官槽与龙门相对”。南宋陆游 《入蜀

  • 葵园狭

    一作葵园峡。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后汉书·董卓传》: 中平二年(185),张温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边章、韩遂。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狭,反断慎运道。慎惧,乃弃车重而退”。《资治通鉴》 卷58作

  • 强山

    一名狂山,又名长山。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南。《清一统志·饶州府一》: 强山 “在鄱阳县西南六十里。一名狂山。两山特起,滨鄱阳湖,接都昌界”。清于此设强山汛。

  • 神堂寨

    即今陕西神木县东南六十里大神堂。《宋史·哲宗纪》: 绍圣四年 (1097),“夏人犯麟州神堂寨,出兵讨之”。金入西夏,废。即今陕西省神木县东南大神堂。北宋时属新秦县。元丰五年(1082年),宋军败西夏

  • 冕山营

    清康熙中改冕山千户所置,属建昌道。即今四川喜德县西北冕山镇。设游击驻防。

  • 皇史宬

    又名表章库。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南端东侧。明嘉靖十三年 (1534) 建。明刘若愚 《明故宫》: “永泰门再南、街东则皇史宬,珍藏太祖以来御笔实录、要紧典籍、石室金匮之书,此其处也。” 为明、清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