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可敦城

可敦城

回鹘古城,即回鹘建牙之地。见于《辽史·地理志》 者有三: (1)云内州“有古可敦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北阴山北麓。唐天宝中于此置横塞军,并移安北都护府治此。(2)镇州“本古可敦城”。在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城。《辽史·圣宗纪》:统和二十二年(1004),“六月戊午, 以可敦城为镇州,军曰建安”。又《萧图玉传》:开泰元年(1012),“阻卜复叛,围图玉于可敦城,势甚张,图玉使诸军齐射却之,屯于窝鲁朵城”。(3)“河董城,本回鹘可敦城,语讹为河董城”。在今蒙古国乔巴山市西。


(1)又称曷董城。辽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建,设镇州,《辽史·地理志》:镇州“本古可敦城”。即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喀鲁哈河下游南侧青托罗盖古城。保大四年(1124年)天祚帝西行,受白达达详稳贡献后,西至可敦城,即此。参见“曷董城”。(2)《辽史·地理志》:“河董城,本回鹘可敦城,语讹为河董城。”即今蒙古国乔巴山市西巴尔斯浩特古城。(3)《辽史·地理志》云内州(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白塔)有“古可敦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阴山北麓。


猜你喜欢

  • 常思岭

    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接福清市界。《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 常思岭 “在府东南百二十里。高数百仞,袤三里许。一名相思岭,闽县东南尽处也”。

  • 公努木擦噶池

    即今西藏班戈县北孔纳木错。产白盐。《清一统志·西藏》:公努木擦噶等十一盐池“在喇萨西北七百余里。一名公努木擦噶,一名里牙尔擦噶,一名吕布擦噶,一名牙根擦噶,一名那木鄂岳尔擦噶,一名苦公擦噶,一名必老擦

  • 拓南城

    唐南诏置,属永昌节度。在今云南永德县东北永康坝。南诏置,在今云南省永德县东北永康。属永昌节度使。

  • 章丘山

    即女郎山。今山东章丘市北绣惠镇北章丘山。《方舆纪要》 卷31章丘县 “龙盘山” 条下: 女郎山,“ 《志》 云: 在县北一里。顶有三阳洞,甚深邃。《三齐记》: 章亥妾溺死葬此,谓之章丘。县因以名”。

  • 五味山

    在今四川茂县东。《寰宇记》卷78茂州汶山县:五味山“在县东一十八里。山出五味子,因名之”。

  • 竭石国

    即竭叉国。古西域城国。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三国志· 魏书 · 乌丸鲜卑东夷传》 裴松之注: 魏略 《西戎传》 有竭石国。

  • 董部

    指宋代居住于今四川金阳县至宜宾县间金沙江北岸地区之少数族部落。《宋史·蛮夷传四》: “董蛮在马湖江右,僰侯国也。唐羁縻驯、骋、浪、商四州之地。其酋董氏,宋初有董春惜者贡马,自称 ‘马湖路三十七部落都王

  • 财丘县

    南朝梁置,属财丘、梁兴郡。治所在今安徽临泉县境。北周废。

  • 惬山

    亦作狭山。在今河北大名县北十五里。《元和志》 卷16贵乡县: “成帝时河决金堤,河堤使者王延世募人塞之,盖运土塞河之处,以其惬当人情,故谓之惬山。” 又 《资治通鉴》: 唐建中三年 (782),朱滔、

  • 蒲葵关

    在今福建漳浦县西南三十里盘陀岭上。《清一统志·漳州府》 引 《府志》: 蒲葵关 “即盘陀岭,汉时南越故关也。汉元鼎五年击南越,东越王余善以兵从至揭阳,心持两端。汉破番禺,引兵还击之,破此关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