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旺湖

南旺湖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约即 《水经·汶水注》 之茂都淀,为汶水所潴,后渐浅涸。明永乐中重修会通河,筑戴村坝,遏汶水西南流至南旺高地,围堤为湖,称为水脊,分南北流入会通河,规定七分向北,三分向南。湖初置时周围一百五十里,运河贯其中。湖区由运河堤和汶水堤分成三部分: 运西为南旺西湖,周九十三里; 运东汶南蜀山湖,为南旺东湖,周六十五里; 运东汶北马踏湖,为南旺北湖,周三十四里。三湖总名南旺湖。湖周筑堤,设闸坝多处。旱则泄湖入运,潦则减运入湖。与东平州安山湖、济宁州马场湖、沛县昭阳湖 (今属山东微山县) 合称漕渠四水柜。实际上蜀山、马踏两湖在运东地势较高,可称水柜; 南旺西湖在运西,地势低于运河,主于泄以备涝,是为 “水壑”。蜀山湖因为汶水入南旺首潴之所,最为重要。明代以后三湖滩地多被垦为田,今南旺西、马踏两湖已堙,惟蜀山湖犹存。


古湖名。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水经注》名茂都淀,为汶水所潴,后渐浅涸。明永乐中筑戴村坝,遏汶水西南流至湖中高处地名南旺,分流南、北为会通河。运河(会通河)东西、汶水南北皆有堤工,全湖分而为三:运西为南旺湖,是为南旺西湖,周九十三里;运东汶南为蜀山湖,是为南旺东湖,周六十五里;运东汶北为马踏湖,是为南旺北湖,周三十四里。三湖总名南旺湖,周围有堤,并设闸坝多处,旱则泄湖入运,潦则减运入湖,与东平州安山湖、济宁州马场湖、沛县昭阳湖(今属山东微山)合称漕渠四水柜。今南旺、马踏二湖已湮,惟蜀山湖犹存。


猜你喜欢

  • 黑瞎子岛

    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北抚远三角洲。1927年 《吉林行政全图 · 绥远县图说》: “由县城至乌苏镇江道有二: 一由大江经过俄属伯利,西南行入乌苏里江至乌苏镇,计一百四十里; 一由小江,土名通江子,内有

  • 桃墟庄

    即今山东蒙阴县东南三十里桃墟乡。清宣统 《蒙阴县志》 卷1有桃墟。

  • 昱岭关

    ①南宋置,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一百里,皖、浙二省分界处。《明史· 徐寿辉传》: 至正十一年 (1351) 称皇帝,“明年,分兵四出,连陷湖广、江西诸郡县,遂破昱岭关,陷杭州”。又 《胡大海传》: “从破宁

  • 车道峪堡

    明置,属蓟州。为长城关隘之一。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1蓟州“黄崖峪关”条:“车道峪堡在黄崖峪东。《志》曰:自车道峪、黄崖口直北,即元人之大兴州也。”

  • 空喀山口

    又作空喀拉。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与新疆交界处,是日土县北部通往克什米尔波布朗、塘子等地的重要山口。藏语 “空喀” 意为冬季,“拉”意为山口。

  • 清潭港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崇明县: 清潭港 “在旧县东南。其相近有张家等港”。

  • 尤口

    即尤溪口。今福建尤溪县东北尤溪口镇。《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七年(942),“闽富沙王延政围汀州,闽主曦发漳、泉兵五千救之。又遣其将林守亮入尤溪,大明宫使黄敬忠屯尤口”。胡三省注:“尤口,尤溪口也。”

  • 鲜卑山

    今兴安岭山脉北部。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东。鲜卑部族发源地。《后汉书·鲜卑传》: “鲜卑,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 《清一统志·科尔沁》: 鲜卑山 “在右翼中旗西三十里,蒙古名蒙格”。前人多以

  • 仁山

    ①在今浙江兰溪市西北三十余里。《清一统志·金华府一》:金履祥墓“在兰溪县西北仁山后”。元金履祥(1232—1303)晚年讲学于仁山之下,学者称仁山先生。②在今广东中山市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香

  • 大藤峡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明一统志》卷85浔州府:大藤峡“在府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大山夹江,绵延数百里, 山势险峻, 中多瑶人”。《方舆纪要》卷108桂平县:大藤峡“大山夹江, 自象州武宣县而南,绵亘数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