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利州东路

利州东路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分利州路置,治所在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梓潼、南部、营山、平昌以北,陕西秦岭以南,宁强、勉县以东的汉中盆地一带。此后屡有分合。蒙古中统元年(1260)废。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分利州路置,治兴元府(治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昌、通江等县以西,营山、南部、梓潼等县以北,广元、剑阁等市县以东及陕西省白河县以西、宁强县以东汉中地区。乾道四年(1168年)与利州西路复合为一,其后又有分合,嘉定十一年(1218年)再分,端平三年(1236年)后兵乱废。


猜你喜欢

  • 双溪铺

    亦称烟溪口。清设铺递,即今湖南黔阳县西五十八里双溪镇。

  • 临江市

    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六十里临江镇。《明史· 洪钟传》: 正德间,兰廷瑞求抚,“意在缓师,迁延累月,依山结营,要求营山县或临江市屯其众,遣官为质”。清置外委、把总驻防。清魏源 《圣武记》 卷9: 嘉庆三年

  • 长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南夏州置,治所在大安郡长泽县(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隋大业三年(607)废。②隋末沈法兴置,治所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古城。唐武德二年(619)李子通据其地。武德四年(6

  • 玉泉盐场

    南宋置,在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宋《宝庆四明志》卷21象山县:玉泉盐场“绍兴初置。县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玉泉场盐课司“在县东南十五里”。

  • 岢岚镇

    隋大业三年 (607) 置,属静乐县。在今山西岢岚县。《新唐书·地理志》: “永淳二年以岢岚镇为栅。” 长安三年 (703) 于此置岚谷县。古镇名。隋大业三年(607年)置,即今山西省岢岚县。《新唐书

  • 木枥山

    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寰宇记》卷149万州武宁县:木枥山“在县(旧治在今武陵镇)东南十三里。山顶有池,冬夏可验其浅深,随大江水涨增减”。《舆地纪胜》卷177万州:木枥山“在武宁西十余里。《图经》云:昔

  • 匡庐驿

    在今江西星子县城南。《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匡庐驿“在府治南一里。《志》云,府东一里有锦冈岭,宋置锦江驿于其上,明初改置今驿”。后废。

  • 石涝池堡

    明成化十一年(1475)余子俊改石涝池寨置,在今陕西定边县南。清康熙《延绥镇志》卷1:石涝池堡“宋盐池地,水卤不可饮。东有石涝池,人赖汲饮,故名。……今裁,并入定边营”。

  • 李馆

    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六十里老李馆村。东、北与山东曹县为邻。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之一。李馆地道开挖于抗日战争初期,以李馆村为中心,南过大堤通任庄、李庄、尹庄、前后相府营五个自然村,东南顺大堤达汤水口,北联山

  • 七沟村

    在今四川巴塘县东北党巴乡(当村乡鱼卡通)。以居住于巴楚河岸边的党村、鱼卡通、布须同、易古工、卯溪、扎马、邦喜等七村而名。 《清史稿·土司传》: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七村沟番民聚众劫杀垦夫,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