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利丰县

利丰县

唐开元十年(722)置,属莫州。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东五十里长丰镇。同年改为长丰县。


猜你喜欢

  • 口外

    即口北。泛指今长城以北地区,包括今内蒙古及蒙古国地。在长城隘口以外,故名。即“口北”。

  • 比渡坡

    在今贵州大方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比渡坡在大方东南。《志》云,渡六归河至比渡坡,趋以列箐,道险隘。”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大定府:比渡坡“在城东南五十五里,渡六归河而赴以列箐

  • 阿端卫

    明洪武八年(1375)置,属西宁卫,为羁縻卫。治所在帖儿谷(今青海茫崖行政委员会驻地花土沟镇西南朵斯乡一带)。旋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嘉靖初废。明洪武八年(1375年)以撒里畏兀儿地置,约在今

  • 桓台 (臺) 县

    1914年改新城县置,属山东济南道。治所在今山东桓台县西新城镇。1928年直属山东省。1950年迁治索镇。传说县有桓公系马台,故名。

  • 台湾

    初指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镇一带。或称台员、大员,或称台湾。清俞正燮《癸已类稿》卷9《台湾府属渡口考》称,明万历年间,官府文告始正式采用台湾之名。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扩大至包括承天府治所即今台南市一带。清

  • 文村堡

    ①北宋元丰七年(1084)置,属融州。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东北文村。后废。②即文溪寨。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南。《宋史·蛮夷二》:元祐二年(1087),“有杨晟台者,乘间寇文村堡”。即此。

  • 万年大山

    在今四川高县东南五十里仁爱乡(老王场)。清同治《高县志》卷6:万年大山“在老王场后,山高大。同治二年正月,蛮匪自珙邑恒丰场窜老王场,果后营布政使刘岳昭督兵来场护卫,营扎前后山,相为犄角,击退贼匪,民赖

  • 渭陵

    西汉元帝刘爽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北大寨东乡。《汉书·元帝纪》: 竟宁元年 (前33),“葬渭陵”。臣瓒曰: “渭陵在长安北五十六里。”汉元帝刘奭陵墓。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北原上。

  • 鹿耳溪

    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四十五里永定乡西小河。《方舆纪要》 卷67彭县: 鹿耳溪 “源出县西北曲尺山,东流入新繁县之清白江”。

  • 化林县

    1912年于化林坪置,属康安道。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东南兴隆镇东化林。1914年废入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