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福寺

兴福寺

①又名破山寺。在今江苏常熟市北,虞山东北麓破龙涧。《舆地纪胜》卷5平江府:兴福寺“在常熟之破山。齐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唐常建作《破山寺后禅院》诗,宋米芾手书,清言如泗勒石。称三绝碑。

②在唐长安城修德坊北隅,今陕西西安市内。宋敏求《长安志》卷10:兴福寺“本右领军大将军彭国公王君廓宅。贞观八年,太宗为太穆皇后追福,立为宏福寺。神龙中,改为兴福寺”。《类编长安志》卷5:“太宗时,广召天下名僧居之。沙门玄奘于西域回,居此寺西北禅院翻译。寺内有碑,面文贺兰敏之写《金刚经》,阴文寺僧怀仁集王羲之写太宗《圣教序》及高宗《述圣记》,为时所重。”


在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创建于南齐,原称大慈寺,又称破山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称兴福寺。唐、宋时多次兴废,现寺内建筑多为明、清遗物。1980年对殿宇廊庑进行整修,并重塑佛像。寺坐北面南,寺前有香花桥,过桥有门楼,上额书“毗尼法界”四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还有救虎阁、空心亭、廉饮堂、印心石室、日照亭等。《常少府题破山寺诗碑》高1.43米,宽0.7米,传为米芾书。诗旁刻“乾隆三十七年,言如泗附识”二行。《吴越忠懿国王造全国阿育王舍利塔碑》计3块,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憨山沙门德清书,内记载万历年间顾耿光造父莹得阿育王塔事。清雍正七年(1729年)苏州太守童华草书碑,上刻“唐时旧寺今犹在,闻有高僧号破山。绿竹生孙随处是,白云出岫不知还。游冶到头眠后悔,繁华弹指失前欢。吴中弟子痴迷久,现宰官身说法难”的诗句。寺旁有四高僧祠,立僧塔五座。1982年修塔院,门前立冲天式柱两根,柱上刻清钱谦益书“异代并成罗汉果,空山时落曼陀花”的对联。为常熟市著名的佛教遗迹,亦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


猜你喜欢

  • 束城镇

    北宋置,属河间县。即今河北河间市东北六十里束城镇。元置巡检司于此。在河北省河间市东北部。面积100.1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束城,人口 3030。因被古易水、高河约束全城,故名。汉束州县

  • 绛水

    ①在今山西曲沃县南。《水经·浍水注》:“ (绛) 水出绛山东,寒泉奋涌,扬波北注,悬流奔壑,一十许丈。青崖若点黛,素湍如委练,望之极为奇观矣。其水西北流注于浍。”②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南。《水经·浊漳水注

  • 匡义军

    五代方镇名。后梁改昭义军置,治所在潞州(治今山东长治市)。后唐改安义军。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梁改安义军置,治潞州(即今山西长治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及长子、屯留、平顺、潞城等县市

  • 仙后滩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东部,位于海马滩西南。1935年公布名称为非利拼滩。1947年改名仙后滩。

  • 阿拉腾打不苏

    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西北阿拉坦嘎达苏苏木)。民国间为察哈尔左翼镶白旗驻地。

  • 奓山集

    即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奓山镇。明嘉靖《汉阳府志》 卷2: 古乡有 “奓山”。

  • 曷懒水

    即今吉林延吉市南之海兰江。源出长白山东麓,东北流会布尔哈通河、嘎呀河,注入图们江。《金史·世纪》: “ (景祖时) 曷懒水有率众降者,录其岁月姓名,即遣去,俾复其故。人以此益信服之。”

  • 绥阳山

    在今贵州凤冈县西北三十里。《元和志》卷30绥阳县: 绥阳山 “在县北二十九里。县以为名”。

  • 口泉支线

    自今山西大同市西南至口泉。长20.6公里。为京绥(今京包)铁路支线。1918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为运煤专用。

  • 周塘

    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周塘村。《方舆纪要》 卷107平乐县: “周塘在平乐县之东乡里。积水灌田,四时不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