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撮
即今云南梁河县。本名南甸,清属腾越厅。民国初设八撮县丞,后改县佐。1953年于此置梁河县。
即今云南梁河县。本名南甸,清属腾越厅。民国初设八撮县丞,后改县佐。1953年于此置梁河县。
①在今江西石城县西。《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石城县:西华山在“县西五里。旧名乌石嶂。高千仞,俯视城郭,相接者为五龙岩”。②在今江西大余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玉枕山”条:西华山“在府西
即今浙江永嘉县西北白泉乡北大若岩。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永嘉县“破石山”条:赤水山“在府西北百三十里。时有赤水出岩下,一名石室山,上有石室容千人,道书以为第十二福地,亦曰大若岩”
亦作洪水河。在今新疆伽师县境。为喀什噶尔河歧流。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68: 乌兰乌苏河“又东入伽师县境,出龙口桥,分支为洪水河”。《清史稿·长龄传》: 道光七年 (1827),平张格尔之乱,战于沙
西魏改始平郡置,属丰州。治所在武当县(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辖境相当今湖北丹江口市地。隋开皇初废。义宁二年 (618) 复置。唐武德初改为均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武当郡。乾元元年 (7
①东晋改平夷县置,为平蛮郡治。治所在今贵州毕节市境。南朝梁末废。②唐武德三年(620)置,为羁縻充州治。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后废。古县名。(1)东晋以平夷县改名,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境。为平蛮郡治。南
即今吉林西北部嫩江支流洮儿河。南北朝以来称太沵河、它漏河。《辽史·地理志》 作他鲁河,又作挞鲁河。辽圣宗改名长春河。
在今湖北京山县南。《水经· 沔水注》:溾水 “出竟陵郡新阳县西南池河山,东流径新阳县南,……又东南,流注宵城县南大湖,又南入于沔水”。
①即温水。今贵州绥阳县西洛安江。《水经· 延江水注》: “温水一曰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黚水。” 《水经注疏》 谓即今合湘江之洪江。②在今甘肃定西县西。《方舆纪要》 卷59巩昌府安定县: 暖水 “在
即今江苏、上海之吴淞江。《寰宇记》卷91吴江县:吴江“本名松江,又名松陵, 又名笠泽。其江出太湖,二源:一江东五十八里入小湖,一江东二百六十里入大海”。《方舆纪要》卷24吴江县:吴江“在县东门外,即长
清乾隆十一年 (1764) 改威远堡置,属中卫县。在今宁夏中宁县东恩和乡。宣统 《甘肃新通志》 卷9: 威远堡 “明万历间建。国朝乾隆十一年改名恩和堡。道光间倾圮,民皆筑庄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