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山县
即胤山县。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一百三十里。《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允山城“在县东南。……天宝初,改(义清)曰允山,宋初改为平蜀县”。
即胤山县。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一百三十里。《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允山城“在县东南。……天宝初,改(义清)曰允山,宋初改为平蜀县”。
亦名紫港湖。在今湖南华容县西。《清一统志·岳州府一》: 焦圻水 “接流石首县焦山河,南入洞庭”。
在今山西石楼县东。《清一统志·汾州府》: 黄云山 “在石楼县东六十里,与隰州接界”。
亦作淯水、淯江。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宋史·蛮夷传四》 有所谓 “淯水夷”。《方舆纪要》 卷70长宁县: 淯溪 “在县东。《志》 云: 县治东有东溪,发源县东白崖山; 县治西有西溪,发源县南二十
在今云南呈贡县东。《方舆纪要》卷114晋宁州归化县:交七浦在“县(治今化城)东北二十里。广二百余亩。《志》云, 滇池之下流也”。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临江军置,治所在清江县 (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辖境相当今江西新余、樟树二市及新干、峡江等县地。明初改为临江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临江军为路,属江西行省。治
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崇义县: 南源水在 “县西南五十里。出南源山,东流北折合西符水。《志》 云,西符水在县东南六十里。源出县西镬山,东流至此会南源水,谓之符江口。又东入南康县
宋置,即今福建德化县西北上涌乡。《方舆纪要》卷99德化县:上瓮驿“在县北。宋置,《志》云, 自宋以前,郡城西北取延建路,道南安澄口驿,永春桃源驿,德化龙浔驿、上翁驿,抵尤溪县。逶迤经西芹,至延平,盖以
四川沱江别称。指今流经资阳、资中、内江等市县之河段。《寰宇记》 卷76内江县: “资江,按《郡国志》 云: 内江县有水,深百丈,实群川总会之所。” 《明史·地理志》 资县: “南有珠江,即雒江也,东流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五十里。东汉为侯国。后复为县。北齐省。
十六国后燕改卢奴县置,治所即今河北定州市。北魏复名卢奴县。古县名。十六国后燕慕容垂建都中山,改卢奴县置,治今河北省定州市。为中山尹治。北魏道武帝平后燕,复名卢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