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北宋置,属邕州。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那堪乡迁隆村。南宋改为迁隆镇。②即今广西邕宁县西南苏圩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北宋置,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迁隆峒。南宋时置为迁隆镇。
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东武县置,为密州治。治所即今山东诸城市。大业初为高密郡治。唐复为密州治。明洪武初废密州,县属青州府。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1925年改属莱胶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7年
在今新疆和静县北。清宣统 《新疆图志》卷60: 珠勒都斯山 “其中多黄金。东西珠勒都斯之水出焉,是为海都河之源”。为土尔扈特、和硕特游牧处。
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四十里。《魏书·地形志》: 安定县有铜城。《清一统志·泾州一》: 铜城,“ 《旧志》,黄巢之乱,土人筑以御寇,北枕高山,南面平原,距汭水峡口,故址尚存”。村名。在甘肃省崇信县西部、汭河
亦名阴山戍。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六十里。《魏书·田益宗传》:梁吴子阳寇三关,“益宗遣光城太守梅兴之步骑四千,进至阴山关南八十余里”。即此。《方舆纪要》卷61麻城县“大城关”条下:“阴山关在县东北阴山上,
即日喀则。今西藏日喀则市。
亦名盘古山。即今江西会昌县西南盘古嶂。海拔1184米。为会昌、安远二县界山。《新唐书·地理志》: 虔州雩都县有盘固山。《寰宇记》 卷108虔州雩都县: 盘固山,“ 《南康记》 云,其山有石井,井侧有大
①在今山西临汾市西。《水经·汾水注》:“汾水南与平水合,水出平阳县西壶口山, ……其水东径狐谷亭北, ……又东径平阳城南,东入汾。”②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市)的别称。以城西汾水支流平水而得名。金、元时置
在今浙江慈溪市南龙南乡。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引 《旧经》 云: “昔人迷失道,忽有二人执烛夹溪而行,因得路,故名烛溪。” 南宋时湖周一百五十里,明时减至周二十余里。《方舆纪要》 卷92余姚县:
又称边吴淀。宋辽边界上主要塘泺之一。在今河北省安新县西南、北二边吴村一带。为滹沱、唐(滱水)、沙、濡河等水所汇积,下游泄入界河。北宋时在此广开稻田,以防辽骑南下。后久不修治,渐归淤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