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二郢

二郢

南北朝时北魏所置西郢州(治所在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西)和北郢州(治所在安贵县,今湖北随州市西北)的合称。《魏书·贺拔胜传》:出帝“除胜使持节、侍中、都督三荆、二郢、南襄、南雍七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西魏废帝三年(554),改西郢州为鸿州。“二郢”之名遂废。


南北朝时,西郢州(治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和北郢州(治安贵县,今湖北随州市西)的合称。


猜你喜欢

  • 黄㟋山

    在今安徽泾县东南。 主峰海拔1174.8米,为全县最高峰。 《清一统志 · 宁国府一》: 黄㟋山“在泾县东南六十里。高五百丈,亘十余里。群峦叠嶂,雄镇一方,县治祖山也”。

  • 瑞安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改瑞安县置,属温州路。治所即今浙江瑞安市。明洪武二年 (1369) 复名瑞安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瑞安县置,治今浙江省瑞安市。属温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

  • 鲁多克城

    亦作路多克。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治。《清一统志·西藏》 阿里诸城: 鲁多克城 “在喇萨西北二千九百三十余里”。鲁多克又作茹拖、罗多克喀尔。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土县。

  • 白苟堆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南朝梁置西淮州及淮川郡于此。《北齐书·尧雄传》:“雄曰,白苟堆,梁之北面重镇。”即此。

  • 如来山

    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舆地纪胜》卷112柳州:如来山“在洛容县南。《旧经》云:有神女显,故名”。《清一统志·柳州府》:如来山“在雒容县北七十里。高耸峭拔”。

  • 高镇山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三街镇西南二里。《方舆纪要》 卷107灵川县: 高镇山在 “县西南二里。古名大象峰,一名大藏。其下有潭,横浸山腹,名象潭。其形三折,又名之潭。宋宝祐间改名高镇岭。元至正间,大藏山崩,

  • 莎车府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改莎车直隶州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莎车县。1913年改为莎车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升莎车州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属新疆省。1913年降为县。

  • 天目溪

    即桐溪。今浙江桐庐县西北分水江。《元丰九域志》卷5:睦州分水县有“天目溪”。宋《景定严州续志》卷9分水县:天目溪“源出天目山,绕县境而南,达于浙江,可胜百斛舟,若于潜、若昌化,旧航粟浙江,胥此焉入”。

  • 椒陂塘

    即焦陵陂。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焦陂集一带。《新唐书·地理志》 汝阴县: “南三十五里有椒陂塘,引润水溉田二百顷。永徽中,刺史柳宝积修。”

  • 三泊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昆阳州。治所在那龙城(今云南安宁市西南二十二里县街)。《方舆纪要》卷114三泊县: “望洋、鸣矣、利资三河萦抱县治,是为三泊,下流入于滇池。”清康熙八年(1669)废入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