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二十三路

二十三路

北宋神宗初沿袭真宗以来旧制,分境内为十八路。熙宁五年(1072)以后续有分置,至七年共为二十三路,即淮南分为东、西二路,陕西分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京西分为南、北二路,河北分为东、西二路, 京东分为东、西二路。元丰八年(1085)成书的《元丰九域志》即是按此二十三路编制而成。


北宋神宗熙宁初因袭真宗以来旧制分全国为十八路,即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淮南、两浙、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成都府、梓州、利州、夔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为南、北二路,分淮南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合为二十一路;六年,分河北为东、西二路,增为二十二路;七年,分京东为东、西二路,共为二十三路。此后,两浙路时分时合,至元丰元年(1078年)复并二十三路为十八路,八年复分十八路为二十三路,是年颁行的《元丰九域志》,即依据这二十三路编制而成。经哲宗至徽宗崇宁初相沿不改。


猜你喜欢

  • 利人渠

    ①在今河南三门峡市。有南、北两渠:北渠隋筑,引橐水(今三门峡市青龙涧河)西北入陕城(今三门峡市西)。《元和志》卷6陕州陕县:“北利人渠,隋开皇六年,文帝遣邳国公苏威引橐水西北入城,百姓赖其利,故以为名

  • 碧湘宫

    楚马氏所置,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南。《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广传》: “希范之卒,希萼自朗州来奔丧。希广……乃以兵迎希萼于砆石,止之于碧湘宫。” 即此。

  • 柯水

    即今浙江东部钱塘江下游支流曹娥江。《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上虞县: “柯水东入海”,即此。

  • 茹蔴岭

    亦作茹麻岭。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28泾县: 茹麻岭 “群山环列,径道崎岖,有巡司戍守。岭北即桓公岭也”。

  • 礼河集

    今安徽砀山县东李阁乡。《清一统志·徐州府二》 “毛城集”条下:“礼河集在(砀山)县东北二十里。”

  • 金树砦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2石阡府苗民司: “金树砦在司前,旧为戍守处。”

  • 代陂

    在今山东滕州市东。《晋书·褚裒传》:东晋永和间,褚裒帅众伐赵,径进彭城。“鲁郡山有五百余家,亦建义请援,裒遣(徐)龛领锐卒三千迎之。龛违裒节度,军次代陂,为石遵将李菟所败”。即此。

  • 八甸溪

    又称巴甸江。即今甸溪河。在云南弥勒县。《方舆纪要》卷115弥勒州:八甸溪“在州治北。其源有三,一出旧村,一出阿欲山,一出北倾山,至州治东而合流,南入盘江,或谓之巴甸江”。

  • 瓮 (甕) 包长官司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麻江县东南。后废。

  • 和阗道

    1920年由喀什噶尔道的和阗、墨玉、于阗、洛浦、皮山、叶城六县置,属新疆省。治和田县(今新疆和田市)。辖境约当今新疆和田地区。1928年废。1920年4月由喀什噶尔道的和阗、墨玉、于阗、洛浦、皮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