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什县

乌什县

1913年改乌什厅置,属新疆阿克苏道。治所即今新疆乌什县。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3:“回语,乌什,即乌赤,盖山石突出之谓。城居山上,故名。”1930年属阿克苏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边境山区。属阿克苏地区。面积8943平方千米。人口18.7万,维吾尔族为主,余为汉、柯尔克孜、回等族。辖1镇、8乡、1牧场。县人民政府驻乌什镇。曾是唐代“丝绸之路”中道的交通要道。元为别迭八里西境,也是元宗王阿只吉的封地。明属吐尔羌汗国,后并于准噶尔。18世纪准噶尔部统治南疆维吾尔地区,乌什人迁到伊犁后,清代又从吐鲁番往乌什移民,就把乌什称做乌什(吾曲)吐鲁番,又叫做图尔满。图尔满即吐鲁番的讹音。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将吐鲁番的汉文地名定为乌什。因乌什县城西有乌赤山,又名莫勒结尔山(燕子山)得名。乾隆二十三年设办事大臣参将;三十一年筑永宁城,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协办大臣驻之,又设领队大臣;四十四年移领队驻阿克苏;五十二年移参赞、协办驻喀什噶尔,仍留办事大臣。光绪八年(1882年)置乌什直隶厅,隶属阿克苏道。1913年设乌什县。1924年废道直属新疆省。1949年属阿克苏专区,1970年属阿克苏地区。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天山南麓、阔克沙勒岭和喀拉铁克山之间。全县最高峰扎特克列峰,海拔5153千米。属灌溉农业区,托什干河自西向东贯穿乌什县境,是本县主要水源,也是阿克苏河支流。东北面的库木艾日克河是乌什和温宿两县界河,也是农一师四团场主要水源。县内地下水源丰富,泉流充沛。有著名的九眼泉、苏依提喀布拉克(柳树泉)等,被誉为“塞外泉城”。属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农产有小麦、玉米、稻、棉花、胡麻、豆类等,并产甜菜。林产有新疆杨、白杨、柳树、沙棘林;沙枣树种植历史悠久,曾是新疆“沙枣之乡”。特产薄皮核桃。牧业有黄牛、绵羊、山羊、马、骆驼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雪豹、黄羊、大头羊、狐狸、旱獭、雪鸡、天鹅和黄连、甘草、雪莲、党参等。矿产有铝土、磷、铅、石灰石、石膏等。有粮油加工、农机修理、水电、果品加工等业。阿(克苏)-乌(什)-阿(合奇)公路贯穿县境。古迹有英阿依玛克阔纳协海尔遗址和钟鼓楼。


猜你喜欢

  • 太原市

    ①1947年由阳曲县析置,为山西省会。治所即今山西太原市。②集镇名。即今福建将乐县北大源乡。《清一统志·延平府》“高滩市”条下:“太原市,在(将乐)县北八十里隆溪上都。”别称并州。古称晋阳。在山西省中

  • 铎山

    在今云南凤庆县西南一百八十里。《清一统志·顺宁府》: 铎山 “山势百盘,林谷深奥,下临绝涧,渡以藤桥,土人呼为阿铎互山。山水迅疾,流为阿铎河”。

  • 武昌镇

    在今湖北鄂州市东南。清康熙 《武昌县志》 卷2: 武昌镇 “县东南六里。古昌乐院旧址。今废”。

  • 荆紫关

    一名荆子关。即今河南淅川县西北八十八里荆紫关镇。清王定安 《求阙斋弟子记》 卷12: 同治五年 (1866) 七月,上谕: “张、牛等股有向淅川、内乡之意,而荆紫关、潼关为入陕通衢。”又称荆子关、荆子

  • 索卢县

    ①东晋置,属广川郡。治所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十五里。后废。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498) 复置,属长乐郡。北齐废。②南朝宋侨置,属广川郡。治所即今山东桓台县。北齐废。③南朝梁、陈间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

  • 聚源场

    即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聚源镇。民国 《灌县志》 卷2: 聚源场 “亦名新场,在治东十七里,当进省通衢”。

  • 小商桥

    即今河南郾城县北二十六里商桥镇。《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兴十年(1140)七月,金都元帅宗弼,“以师十二万次临颍。甲寅,岳飞遣统制杨再兴、王兰、高林以三百骑击之于小商桥,杀二千余人,再兴、兰、林俱战死”

  • 官庄镇

    ①即今河北内丘县东南二十里官庄乡。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于此筑官庄堡。②民国置,即今山东安丘市南四十里官庄镇。明万历 《安丘县志》 卷5镇店: 城南 “官庄,有市”。(1)在天津市蓟县西北部。

  • 梁泉县

    北魏太和元年 (477) 置,为固道郡治。治所即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元和志》 卷22梁泉县: “取县西梁泉为名。” 西魏为归真郡治。隋为河池郡治。唐以后为凤州治。蒙古至元五年 (1268) 省入凤

  • 故市

    ①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东汉建安五年 (200),曹操烧袁绍军车辎重于故市,即此。②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固市镇。《资治通鉴》: 唐天复元年 (901),“ (朱) 全忠自故市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