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水
即今山西汾阳县南之虢义河。源于孝义市西北,东流经汾阳县南入汾水。《方舆纪要》卷42孝义县:“义水在县北十五里。亦出狐歧山,东流经此,一名行春川。流入汾阳县境,分为善利、得利、分利、丰义、紫金五渠堰,其溉田数百顷,又东入于汾。”
即今山西汾阳县南之虢义河。源于孝义市西北,东流经汾阳县南入汾水。《方舆纪要》卷42孝义县:“义水在县北十五里。亦出狐歧山,东流经此,一名行春川。流入汾阳县境,分为善利、得利、分利、丰义、紫金五渠堰,其溉田数百顷,又东入于汾。”
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寰宇记》卷19章丘县:“乐盘山在县(章丘县旧治)南二十七里。”
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境之乌里吉木伦河。《辽史·地理志》: 上京道临潢府有狼河。
①在今四川渠县南李渡乡。清同治《渠县志》卷4:李渡场在“县南隔江二十里,为大竹赴省大路”。②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北三十里长江北岸李渡镇。镇以长江津渡为名。清同治《涪州志》卷2:李渡“相传李白曾过此,因名”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北二十八里白鹤镇。《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黄渡镇”条下:“又白鹤江市,在县北三十二里,北接嘉定县界。”清时有把总驻守。
北朝之一。公元550年高洋代东魏称帝,国号齐,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史称北齐。有今洛阳以东,晋、冀、鲁、豫诸省及内蒙古一部分。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阔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后废。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以党项部落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黄胜关北,属阔州。后地入吐蕃,县废。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始安县置,为桂州治。治所即今广西桂林市。以临近桂江为名。天宝初为始安郡治,至德二年 (757) 为建陵郡治,乾元初复为桂州治。南宋绍兴三年 (1133) 为静江府治。元为静江
又称定晋岩禅果寺。在今河北武安市西北活水乡寺沟村东。《清一统志·彰德府》: 禅果寺“在武安县西北。东魏高欢所建。后唐天成元年重修”。
即今湖南凤凰县东北五十六里竿子坪乡。古名筸子坪。明初设筸子坪洞元帅府于此。永乐三年(1405) 改置筸子坪长官司。集镇名。在湖南省凤凰县北部、万溶江畔。竿子坪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200。俗称竹子寨,
明置,属汉阳县。即今湖北洪湖市东北一百一十里长江南岸新滩镇。明、清置巡司 于此。(1)在湖北省洪湖市东北部,处长江与四湖总干渠交汇地带。面积163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新滩口,人口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