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川水
又名沙沟。即今山东长清县境沙河。《水经·济水注》:中川水“东南出山茌县之分水岭,溪一源两,分泉流半,解亦谓之分流,交半水,南出太山,入汶。半水出山茌县,西北流,径东太原郡南,郡治山茌。西北与宾溪水合,……谓之格马口。其水又北径卢县故城东,而北流入济,俗谓之为沙沟水”。
又名沙沟。即今山东长清县境沙河。《水经·济水注》:中川水“东南出山茌县之分水岭,溪一源两,分泉流半,解亦谓之分流,交半水,南出太山,入汶。半水出山茌县,西北流,径东太原郡南,郡治山茌。西北与宾溪水合,……谓之格马口。其水又北径卢县故城东,而北流入济,俗谓之为沙沟水”。
即寻陕。亦作寻峡。又名观峡山、中宿山、峡山。在今广东清远市东。《汉书·南粤传》:元鼎六年(前111)冬,“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陿,破石门,因推而前,挫粤锋”。即“寻陕”。
唐武德五年(622)改管州置,治所在静乐县(今山西静乐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静乐县地。次年废。唐武德五年(622年)改管州置,治静乐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静乐县一带。次年废。
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置,属碣石卫。即今广东汕尾市东南捷胜镇。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广东省海丰县东南捷胜。属碣石卫。清雍正九年(1731年)裁。
在今福建松溪县东北六十里。明嘉靖 《建宁府志》 卷3 《山川》 松溪县: 鸾峰山 “在永和里。山势峻拔,南接龙泉,北连南浦,延袤二百余里。故老相传有仙人乘白鸾翔游其间,故名。……东有龙井,祷雨即应”。
一作西平关。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三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四夷考》曰:南路自西宁关起以至平定关,河东大姓属牛毛土官管辖,河西小姓属羊毛土官管辖,即《志》所谓牛脑、羊
南宋置,属新淦县。即今江西新干县西北界埠乡。《清一统志·临江府》: 金川驿 “旧在新淦县西北界埠。宋嘉泰中建。明嘉靖中改建于治北半里金水亭”。
在今云南剑川县北四里。《方舆纪要》 卷117剑川州: 诸葛池 “相传武侯饮马处”。
在今安徽全椒县南二里。《方舆纪要》卷29全椒县: 南冈山在 “县南二里。山势自西来,连亘数十里,至此益高峻,环绕县治,为县形胜”。
故址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 锜湖 “昔时周二十里,以陆锜居此而名。今为芦苇之场”。
国名。战国初,周考王都成周(今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封其弟于河南(今洛阳市西、涧水东)。因在成周之西,故称为西周桓公。后又封桓公曾孙于巩(今河南巩义市西十里康店乡),称东周惠公。此东西二周乃周畿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