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武山
亦作武东山,又名南山。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七里武东乡境。《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东武山“在射洪县东十里。唐置道观于此,遗址犹存。唐《陈伯玉集》后云:陈方庆本颖川人。好道墨子五行,秘书白虎九变,隐于郡东武山”。《方舆纪要》卷71射洪县“金华山”条下:“县(旧治在今金华镇)东七里有武东山,亦高秀, 以武水经其西而名。”
亦作武东山,又名南山。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七里武东乡境。《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东武山“在射洪县东十里。唐置道观于此,遗址犹存。唐《陈伯玉集》后云:陈方庆本颖川人。好道墨子五行,秘书白虎九变,隐于郡东武山”。《方舆纪要》卷71射洪县“金华山”条下:“县(旧治在今金华镇)东七里有武东山,亦高秀, 以武水经其西而名。”
唐置,寄治朔方县界。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
①即今江苏徐州市西北九里山。《方舆纪要》卷29徐州:九嶷山在“州北五里。其山自东而西,绵亘五里,俗谓之九里山, 即汉兵败项王处”。②即九疑山。又名苍梧山。今湖南宁远县南六十里九疑山。(1)即“九疑山”
在今云南曲靖市南。《方舆纪要》卷114越州卫:下桥大河“在卫(治今市东南越州镇)西五十里。曲靖府境之水及龙潭河水合流而下,汇为大河,南注于南盘江”。
①在今江苏丹阳市北二十二里。《宋史·河渠志》:“镇江府吕城、夹冈,形势高仰,因春夏不雨,官漕艰勤。”《方舆纪要》卷25镇江府丹阳县:夹冈“亦曰大夹冈,下临运河,故运河亦曰夹冈河也”。②在今江苏扬州市东
即五丈河。北宋开宝六年(973)改名。西起今河南开封市,东经今兰考县北,折东北经山东定陶县至巨野县西北入梁山泊,下接济水。《宋史·河渠志》:“广济河导菏水。自开封历陈留、曹、济、郓,其广五丈, 岁漕上
①一名东洋河,即古于延水。源出内蒙古兴和县西,南流经河北尚义、怀安、万全、宣化等县至涿鹿县东入桑干河。《清一统志·宣化府二》: 洋河,“《旧志》: 东洋河在柴沟堡 (今怀安县) 西北十五里,源出边外,
明代以今山西境内沿内长城之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为外三关,以与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之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内三关相对。见“三关(2)”。
北宋置,属盱眙县。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三十里龟山下。
又名松棚岭。明置,在今河北遵化市东北洪山口乡。《方舆纪要》 卷11遵化县: 洪山口关 “县北三十里有城。其内为松棚营”。明设都司,清改设千总驻守。又称松棚峪。在今河北省遵化县东北。清属遵化州。后废。
①一名海门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长江中,西近焦山,系焦山东支。唐李白有 《焦山望松寥山》 诗。宋蔡肇 《立春日焦山留客》 诗中云: “云生江海交流处,人在松寥最上层。”②在今安徽旌德县南,与璧山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