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乌海
亦作乌海。即今青海玛多县东北的托索湖(冬给诺纳湖)。《隋书·地理志》 河源郡: “有七乌海。”一说即今玛多县东北与兴海县交界处之苦海。《资治通鉴》:唐贞观九年(635),侯君集等讨吐谷浑“追及伏允于乌海,与战,大破之”。即此。
亦作乌海。即今青海玛多县东北的托索湖(冬给诺纳湖)。《隋书·地理志》 河源郡: “有七乌海。”一说即今玛多县东北与兴海县交界处之苦海。《资治通鉴》:唐贞观九年(635),侯君集等讨吐谷浑“追及伏允于乌海,与战,大破之”。即此。
在今湖南永兴县西九十里。《方舆纪要》卷82永兴县:白豹山“山险峻,高数百丈,周百余里,接衡州府来阳县界”。
①西汉置,属右扶风。治所即今陕西麟游县西北招贤镇。西晋废。②西魏改汧阴县置,为陇东郡治。治所在今陕西陇县东南十六里。北周明帝二年(558)迁治今陇县城。大象二年(580)复名汧阴县。古县名。(1)西汉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不久又改为抚州府。治所在临川县(今江西临川市)。明初辖境相当今江西临川市及东乡、金溪、资溪、崇仁、乐安、宜黄等县地。万历后略有缩小。1912年废。元至
从今吉林蛟河市北拉法,经舒兰、黑龙江五常至哈尔滨的滨江站。长271.7公里。日伪于1932—1934年修筑。1935年又展筑至哈尔滨,与中东铁路接轨。自吉林省长图铁路拉法站(属蛟河市)经舒兰,至黑龙江
隋开皇六年(586)改卫国县置,属魏州。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大业初属武阳郡。唐初属澶州。贞观初废。大历七年(772)复置,北宋皇祐元年(1049)废。四年(1052)复置,徙治今山东莘县西南观城镇
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北三十六里沙门村。《明史·地理志》 延津县:“西北有沙门镇,弘治十一年移项城县西之香台巡检司于此。”在浙江省玉环县东北部,东濒海。面积35.5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沙门,
由上海市经浙江杭州至宁波。全长约370公里。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始动工,宣统元年(1909)通至杭州闸口。1914年萧山至宁波通车。1937年建成钱塘江大桥。因宁波简称甬,故称沪杭甬铁路。沪杭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二十五里。《方舆胜览》 卷53眉州: 象耳山 “在彭山县。有杨祐甫十事记”。《方舆纪要》 卷71彭山县: 象耳山在 “县东北二十五里。山形耸秀,连峰接岭,南至蟆颐山下,有宝研、磨针二
即吴越国杭州罗城。在今浙江杭州市。唐景福二年 (893) 钱镠建。周七十里。因其南北修长,东西狭窄,形似腰鼓,故名。
在今广西武鸣县南。《方舆纪要》 卷111武缘县: 紫金岭 “在县南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