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铛脚刺史

铛脚刺史

铛(chēng撑),三足锅。三刺史鼎足而立。比喻一些地方官吏善于治理,能为民兴利除害。典出唐薛大鼎事迹。薛大鼎,唐蒲州汾阳(今山西荣河县北)人,生卒年代不详。唐高祖起兵反隋后,薛大鼎于龙门晋谒,为高祖献策,授大将军府察非掾。复出为山南道副大使,他在这里,开设屯田,积聚粮食。后为沧州刺史,大有政绩。他浚治淤塞已久的“无棣渠,使之直通沧海。当地老百姓歌颂说:“新沟开通,水运便利。直通沧海,有渔盐之利。昔日徒步而行,今日车马奔驰。美哉薛公德政,四民均沾其利。”又大兴水利,疏通长芦、漳、衡三渠,使洪水不为害。当时,郑德本为瀛州刺史、贾德颐为冀州刺史。二人也都以善于治理得名。河北一地有三个好刺史,故当地人称之为“铛脚刺史”。

【出典】:

新唐书》卷197《循吏·薛大鼎传》5621-5622页:“(大鼎)累徙沧州。无棣渠久廞xīn欣)塞,大鼎浚治属之海,商贾流行,里民歌曰:‘新沟通,舟楫利。属沧海,鱼盐至。昔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又疏长芦、漳、衡三渠,泄污潦,水不为害。是时,郑德本在瀛州,贾敦颐为冀州,皆有治名,故河北称‘铛脚刺史’。”

【例句】:

唐·白居易《自到郡斋仅经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兼寄常州贾舍人湖州崔郎中仍呈吴中诸客:“愧无铛脚政,徒忝犬牙邻。”


偏正 唐代的清官良吏。《新唐书·薛大鼎传》:“高祖时迁浩州刺史,时郑德本在瀛州,贾敦颐在冀州,皆有诏名,河北称~。”△用于官吏方面。


【词语铛脚刺史】  成语:铛脚刺史汉语词典:铛脚刺史

猜你喜欢

  • 狼狈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载:狼、狈是二种兽名。狈前脚绝短,每行走必驾于狼腿上,失狼就不能行。故以“狼狈”比喻处境十分尴尬,或以“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据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 ( zǔ)

  • 戴逵破琴

    《晋书.戴逵传》载:戴逵善琴,太宰武陵王司马晞召他王府献技,戴逵曰:“戴安道(戴逵字)不为王门伶人!”说罢摔琴于地,以示拒绝。后遂以“戴逵破琴”赞扬人志行高洁,不屈于权势。唐李瀚《蒙求》:“戴逵破琴,

  • 钧天张乐

    同“钧天广乐”。元陈基《题赵魏公墨竹》诗:“钧天张乐如洞庭,十二参差鸾凤鸣。”

  • 角生鱼

    旧题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江阴北有子英庙。子英即野人也。善入水捕鱼。得一赤鲤,将著家池水养之。后长径一丈,有角翅,谓子英曰:‘我迎汝身,汝上我背。’遂升于天,为神仙,晋时人。”古代神话传说,有

  • 化竹

    源见“杖化龙”。指得道成仙。唐骆宾王《对策文三道》:“遂使结草亢军,爰乖宗岱之论;化竹浮水,有异虞翻之言。”

  • 冬箑夏裘

    比喻不合时宜、不切实用的行为。南朝宋鲍照《园葵赋》: “彼圆行而方止,固得之于天性;伊冬箑而夏裘,无双功而并盛。” ●《淮南子·精神训》: “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已,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汉

  • 茅焦之谏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背)秦也。’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又汉刘向《说苑.正谏》载:秦始皇母后私通嫪毐,

  • 建安才子

    参见:建安七子

  • 金马避世

    同“金门大隐”。宋黄庭坚《赠无咎八音歌》:“金马避世客,谈谐玩汉朝。”

  • 刻烛催诗

    源见“击钵催诗”。指限时成诗,比试诗才敏捷。元邵亨贞《齐天乐》词:“刻烛催诗,倾樽款话,长忆西窗风景。”【词语刻烛催诗】   汉语大词典:刻烛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