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采蘩

采蘩

源见“蘋蘩”。指女子恪守妇道,克尽妇职。宋王禹偁《补李揆谏改葬杨妃疏》:“杨贵妃始以姿色召居掖庭,颇肆奸回,不循法度,以歌舞取媚,则采蘩之职不修。”


【词语采蘩】   汉语词典:采蘩

猜你喜欢

  • 席上

    同“席上珍”。《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词语席上】   汉语大词典:席上

  • 麾扇渡

    同“挥扇渡江”。清王士禛《雨后观音门渡江》诗:“名士尚传麾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一本作“挥扇渡”。

  • 睹青天

    源见“披云雾见青霄”。形容人器识不凡。唐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之五:“何如开白日,非复睹青天。”

  • 梦赤龙

    参见:赤伏符

  • 声应气求

    源见“同声相应”。指情同意合或志同道合的人彼此间相互呼应或唱和。明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如酌古准今,谈经论史,探性命之原,不朽之业,乐声应气求而不孤者,则剑君、郑君是矣。”见“声气求相”。

  • 映萤

    源见“囊萤照读”。形容勤学苦读。北周宇文逌《〈庾信集〉序》:“穿壁未勤,映萤愈甚。”

  • 管仲相齐

    《史记.管晏列传》:“已而鲍叔(注:即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齐桓公立,管

  • 不寒而栗

    栗(lì粒):发抖。指义纵执法酷苛,使人不寒冷而浑身发抖。后以此典比喻极端恐惧之状。义纵(?——前117年),河东(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汉武帝时,任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和长安(今陕西西安南)

  • 挂剑之诺季札为之

    主谓 季札心许徐君以剑,徐君虽死,仍挂剑于其墓以守诺。后比喻不因情况有变而失信。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

  • 神禹泣罪

    汉刘向《说苑.君道》载:传说禹外出时看见犯罪的人,下车询问情况,并为之哭泣。左右问他:“罪人犯罪,你为何如此悲痛?”他说:“尧舜时,人们都以尧舜的心为心,而现在百姓都各怀己心,这都是我治理不好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