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鄂君绣被

鄂君绣被

同“鄂君被”。宋钱惟演《无题》诗:“鄂君绣被朝犹掩,荀令熏炉冷自香。”


【典源】 汉·刘向《说苑·善说》:“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流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 (悦) 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沓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晳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 乘青翰之舟, 极芘,张翠盖而㩉(xi) 犀尾, 班丽袿(gui) 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yi)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拤草滥予, 昌枑(hu) 泽予, 昌州州, ��(kan)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 (chan) 秦踰,渗惿(ti) 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 (悦) 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 (yu)修袂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今君何以踰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未尝遇僇(lu) 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

【今译】 楚国襄成君穿戴华丽,立在江边,打算渡河,楚大夫庄辛经过而爱慕他,近前请见,说:“我想握握您的手,可以吗?”襄成君恼怒而不答理他。庄辛说:“您听说过鄂君子皙渡河的故事吗? 鄂君子皙乘着青翰之舟,仪仗华美,穿着华丽,划船的越人唱道:‘今天是什么夜晚啊,荡舟中流,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舟。希望能彼此交好啊,不怕羞耻讥笑,心中痴痴地想念啊,让王子知道。山上有树啊树有枝,心里想君啊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与他们亲近,用绣被来遮盖。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官位又很高,还能与划船的越人亲近,现在您并不比鄂君高贵,为什么不能握您的手呢?”襄成君伸出手来说:“我年少时,曾因为貌美而被长者喜爱,自今以后,也愿意以少者对长者之礼,来与您交好。”

【释义】 后以此典指美男; 也用以指以色事人的男宠等。

【典形】 翠被君、鄂君船、鄂君绣被、鄂君舟、鄂舟、绣被、越鄂衾、越人翠被、绣被留欢、越人歌、舟中鄂君、咏鄂君、妒鄂君、奉绣被、同绣被、鄂君被。

【示例】

〔翠被君〕 宋·苏轼《新渡寺送任仲微》:“我游清颍尾,相见翠被君。”

〔鄂君船〕 唐·陆龟蒙《江南曲》:“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

〔鄂君绣被〕 宋·钱惟演《无题》:“鄂君绣被朝犹掩,荀令熏炉冷自香。”

〔鄂舟〕 清·黄景仁《风流子·怀钱三梦云》:“记鄂舟雨夜,同眠绣被; 彭城佛寺,相赠槟榔。”

〔绣被〕 唐·李商隐《牡丹》:“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越鄂衾〕 宋·刘筠《清风十韵》:“夕劲淮阳桂,晨凄越鄂衾。”

〔越人翠被〕 唐·顾况《悲歌》之二:“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猜你喜欢

  • 浪子宰相

    徽宗时,浪子李邦彦做宰相事。李邦彦(?-1130年)宋怀州(治今河南沁阳)人,字士美。出身市井,风流俊爽,好踢球赏花,常作秽亵词曲。自言要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自号“李浪子”。宋徽宗大观

  • 颜子贫

    源见“箪瓢陋巷”。称美贤士清贫。唐钱起《过张成侍御宅》诗:“从军谁谓仲宣乐,入室方知颜子贫。”

  • 跨凤乘鸾

    源见“乘鸾”。喻男女婚配。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空悬念,怎得那吹箫秦女,跨凤乘鸾。”清李渔《夺锦楼》一回:“以致争论不休,经官动府,把跨凤乘鸾的美事反做了鼠牙雀角的讼端。”见“跨凤乘龙”。元·王

  • 潘郎车满

    同“潘车盈果”。南朝 陈徐陵《洛阳道》诗之一:“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词语潘郎车满】  成语:潘郎车满汉语大词典:潘郎车满

  • 采薇

    《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

  • 东陵

    《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后因以“东陵”代称跖。南朝 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一言之誉,东陵侔于西

  • 草木风鹤

    源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形容惊恐万状,疑虑重重。清魏源《江头月》诗:“八公草木风鹤声,沟垒高深为谁设?”

  • 矛戟

    《世说新语.赏誉》:“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三国时,魏人钟会字士季,少有才名,胸怀异志。他曾任司徒之

  • 救晋饥

    《左传.僖公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秦于是乎输粟于晋。”春秋时,鲁僖公十三年冬,晋国天灾,缺粮饥荒,

  • 匣剑

    源见“丰城剑气”。喻指被埋没的人才。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未知匣剑何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源见“虎吼龙鸣”。喻指被埋没的人才。梁启超《雷庵行》:“先生匣剑时一鸣,龙啸天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