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郭丹约关

郭丹约关

后汉书.郭丹列传》:“郭丹字少卿,南阳穰人也……丹七岁而孤……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乃概然叹曰:‘丹不乘史者车,终不出关’……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

东汉南阳郭丹赴长安求学,入函谷关时需按例买符而入。郭有所感,立志必乘使者的车子方才出关。十二年后,果然如愿。后因用为咏大志之典。

唐.李瀚《蒙求》:“郭丹约关,祖逖誓江。”


主谓 约,提出,立志。关,关口。语本《后汉书·郭丹传》:郭丹随同老师去长安,用钱买了入关符才得乘坐驿车过函谷关,慨叹说:“丹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到长安后,常作学舍的主讲,学者们都很敬重他。“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离家十二年,果然乘坐使臣车东出函谷关,实现其誓言。后用为立志求取功名。唐·李瀚《蒙术》:“~,祖逖誓江。”※约,不读作yāo。△用于描写立志。


猜你喜欢

  •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挡它。 常用作炫耀武力之辞。语出《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梁书.元帝纪》:“世祖驰檄告四方曰:‘夫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

  • 楚亡弓

    同“楚弓楚得”。元 栯堂《山居》诗之一:“事有兴废秦失鹿,物无得丧楚亡弓。”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原意是前代贤君既不复可见,后代贤君也来不及见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 后也用以表示空前绝后的意思。语出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范凤仙《读书之乐

  • 引伸触类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后因以“引伸触类”谓从某一事物的原则延展推广到同类的事物。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周惕》:“精揅三十年,引伸触类,始得贯通其旨。”见“引申触类”

  • 钧天广乐

    《史记.扁鹊传》:“(赵)简子寤,语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钧天,天帝所居:广乐,广大之乐。“钧天广乐”指神话中的天上音乐。《文选》汉.张平

  • 避骢马

    《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以“避骢马”指回避侍御史,形容御史威严。唐孟浩然《与黄侍御北津泛舟》诗:“本欲避骢马,何

  • 三矢

    同“三遗矢”。清钱谦益《程将军相如挽词》:“三矢何曾悲老大,一钱岂但直平生。”【词语三矢】   汉语大词典:三矢

  • 鹖冠子

    鹖(hé何):鸟名,即鹖鸡,羽毛黄黑色。鹖冠:插有鹖鸡羽毛的帽子。鹖冠子:春秋时楚国人,当齐威王、魏惠王之时。隐居深山,以鹖羽为冠,因而得名。后因作咏隐士的典故。【出典】:《汉书》卷30《艺文志·道家

  • 白笔

    《晋书.舆服志》:“笏者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尚书令、仆射、尚书手版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古时官吏常执笏,头上簪着白笔,有事便取笔记在笏上。以后,以手版代笏,笏上置白笔。唐.

  • 邪叟

    源见“一钱太守”。本指汉时居住若邪山谷赠钱给刘宠的老人。泛指欢送的老人。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邪叟忘其西昃,龙丘狭其东皋。”【词语邪叟】   汉语大词典:邪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