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南柯梦”。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中的虚构之国。寓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之意。元鲜于枢《困学斋杂录》引田时秀《感兴》诗:“百年身世槐安国,千古人情羹颉侯。”【词语槐安国】 汉语大词典:槐安国
源见“抱瑟不吹竽”。比喻有才能而求赏识。清毛奇龄《答赠万州学正何君见赠原韵》:“帝阙上书原有意,王门操瑟岂难工。”
汉朝时船夫习戴黄帽,称为黄头郎。邓通是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汉文帝时,只是个头戴黄帽的船工。后因偶然机会得到文帝宠幸,多次获得重金赏赐。邓通官至上大夫。后以“黄帽”为咏船夫之典,亦用以指代佞幸
同“高阳伴侣”。明何景明《西郊秋兴》诗之十:“独少高阳侣,时时过酒家。”
同“罢官还犊”。明王思任《简周龙侯太守》诗:“三年膏牧当孳犊,一道清风却馈鱼。”
须臾:片刻。 片刻也不能离开。 形容迫切需要。语出《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旧唐书.礼仪志一》:“是知礼者,品汇之璿衡,人伦之绳墨,失之者辱,得之者荣,造物已还。不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第三章:“……臣里妇与里母相善。妇见疑盗肉,其姑(婆母)去之,恨而告于里母,里母曰:‘安(徐,慢)行。今令姑呼汝。’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姑乃直使
唐.王勃《滕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原是初唐诗人王勃笔下的名句,后常用以比喻诗文警句或杰出的文才。
源见“王乔凫舄”。指鞋子或野鸭。唐段成式《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诗:“掷履仙凫起,扯衣蝴蝶飘。”唐李邕《斗鸭赋》:“征羽毛之好鸟,得渤澥之仙凫。”亦比喻足迹、行踪。明何景明《送寇定州》诗:“霄汉仙凫去
《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南史.沈约传》:“沈约左目重瞳,腰有紫痣。”重瞳,是说一目有双瞳孔。后因用为异人天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