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藏之名山

藏之名山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侮哉!”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因而藏在著名的大山里,以待后人发现。后因以藏之名山谓著述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亦作“藏诸名山”。

清.朱彝尊《重锓〈裘司直诗集〉序》:“身后之名,显者或晦,司直藏之名山者,晦久而明。”

《孽海花》三五回:“藏诸名山的史家,也都是借孝堂哭自己的造谎人。”


见“藏诸名山”。三国魏·鱼豢《魏略》:“虽未能~,将以传之同好。”


【词语藏之名山】  成语:藏之名山汉语词典:藏之名山

猜你喜欢

  • 兽壶敲玉

    源见“唾壶击缺”。谓持才不得施展,慨慷苦闷。元张可久《水仙子.青衣洞天》:“鹤羽携风采药忙,兽壶敲玉悲歌壮。”

  • 庞眉黄发

    眉斑白,头发黄。指老人。庞,用同“庬”。《北史.隋纪下.炀帝》:“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是以庞眉黄发,更令收叙,务简秩优,无亏药饵,庶等卧理,伫其弘益。”见“尨眉皓发”。《北史·隋纪下·炀帝》:“朕永

  • 子猷志

    源见“访戴”。谓思友而不顾道远境难毅然造访。唐 田娥《寄远》诗:“难为子猷志,虚负文君名。”

  • 欧冶

    源见“欧冶剑”。借指铸剑工。唐裴夷直《观淬龙泉剑》诗:“欧冶将成器,风胡幸见逢。”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因此上向炉边欧冶,早成就匣里纯钩。”【词语欧冶】   汉语大词典:欧冶

  • 埋玉

    同“埋玉树”。《梁书.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唐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名全每困于铄金,身没谁恨其埋玉。”【词语埋玉】   汉语大词典:埋玉

  • 傍眉黄气

    同“眉间黄色”。宋王安中《绿头鸭.大名岳宫作》词:“傍眉黄气,先报衮衣还。”

  • 萱苏

    源见“萱草忘忧”。表示忘忧释劳。南朝 宋谢灵运《郡东山望溟海》诗:“萱苏始无慰,寂寞终可求。”南朝 陈徐陵《〈玉台新咏〉序》:“庶得代彼萱苏,微蠲愁疾。”【词语萱苏】   汉语大词典:萱苏

  • 枌榆社

    参见:枌榆

  • 良常

    南朝 梁陶弘景《真诰》十一载:秦始皇三十一年登句曲山北陲,会群官,叹曰:“巡狩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后因以“良常”称句曲山北陲。山在今江苏省 句容县。清赵翼《寄怀杜阁》诗:“深壑透宛

  • 锦囊诗句

    同“锦囊佳句”。金李俊民《酹江月.承济之和复用原韵》词:“归去作个闲人,锦囊诗句,都向闲中得。”【词语锦囊诗句】   汉语大词典:锦囊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