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萧曹

萧曹

辅佐刘邦创建汉朝基业的开国功臣萧何、曹参的合称。萧何(?-前193年)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吏。末辅佐刘邦起义。起义军入咸阳,刘邦封汉王,任他为丞相。楚汉战争中,荐韩信为大将,并留守关中,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的作用。后封酂侯。定律令制度,协助高祖消灭韩信、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曹参(?-前190)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随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封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并从刘邦击破陈豨、英布。在齐时采用盖公的黄老之术,百姓安定,称为贤相。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汉书·萧何曹参传·赞》说:“萧何、曹参在秦朝时不过是刀笔小吏,当时是碌碌平凡的人,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志节。汉朝兴起,二人依赖刘邦勃兴的光耀,萧何凭着忠诚,谨慎地居守后方,曹参和韩信一起征战。天下安定之后,因百姓痛恨秦朝酷苛的法令,他们就顺应潮流,在政治上除旧布新。萧、曹二人同心协力,于是使汉初天下稳定下来。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等被消灭,只有萧何、曹参拥有功名,地位在群臣之首。”后因以“萧曹”为典,用来咏功臣、将相。

【出典】:

汉书》卷39《萧何曹参传》2021、2022页:“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钥,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

【例句】:

唐·李白《猛虎行》:“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唐·高适《自淇涉黄河中作十三首》之12:“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唐·杜甫《述古三首》其3:“岂唯高祖圣,功自萧曹来。”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5:“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唐·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休明值尧舜,勋业过萧曹。” 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舐笔和船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 唐·罗邺《岁仗》:“可怜四海车书共,重见萧曹佐汉才。” 清·吴伟业《功臣庙》:“鹿走三山争楚汉,鸡鸣十庙失萧曹。”


【词语萧曹】   汉语词典:萧曹

猜你喜欢

  •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其:指示代词,指“君子”。有之:有才德。似:通“嗣”,继承。 正因为君子有才有德,所以能继承祖业。 后也用以表示为文只要内容充实,就能上追古人,无愧作者。语出《诗.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

  • 拥鼻微吟

    指用典雅纯正的音调拉长声音吟咏。谢安(事迹见前“高卧东山”条),少有盛名,时人都很钦慕,以致于争相仿效他,学习他的举止。一个同乡罢官归里,带回五万把蒲葵扇,谢安从中拿了几把,于是人们便纷纷来买,价钱也

  • 非熊罴

    同“非熊兆”。宋黄庭坚《读方言》诗:“卜师非熊罴,梦相解靡索。”

  • 火焚玉石

    源见“玉石俱焚”。比喻兵火浩劫。清沈起凤《谐铎.恶钱》:“但杀人夺货,终至灭亡。一旦火焚玉石,卿将何以处我?”

  • 江妃

    泛指水中女神。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诗: “江心磻石生桃竹,苍波喷浸尺度足。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参见:○解佩【词语江妃】   汉语大词典:江妃

  • 书传青鸟

    同“青鸟传书”。明王玉峰《焚香记.议亲》:“书传青鸟叶题红,秦 晋殷勤两意通。”

  • 三王尹京

    《汉书.王吉传》:“吉坐昌邑王被刑后,戒子孙毋为王国吏,故骏道病,免官归。……成帝欲大用之,出骏为京兆尹,试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 陈农求遗书

    《汉书.成帝纪》:“秋八月乙卯晦,日有蚀之。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祕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於天下。”汉朝孝成皇帝,好经书,故令陈农为使,使之求遗书於天下。后因以喻帝王好求遗书之典,亦可指搜求奇书之意。《文

  • 连鼓

    汉王充《论衡.雷虚》:“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相连之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椎,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古代传说雷公击连鼓化作

  • 燕巢飞幕

    同“燕巢于幕”。《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吕延济注:“言魏朝夕将破,而将军居之,亦同鱼燕之危。”见“燕巢于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