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道理,义理。 意谓世上万事万物,其存在、发展、消亡,都是有理可循的。语出宋.朱熹《大学章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清
同“离朱”。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如此则使离娄督绳,公输削墨,虽崇台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词语离娄】 汉语大词典:离娄
诺:应诺。 父亲召唤,来不及应诺,马上就起身;君主召唤,不等待车马驾好就先走了。 意谓对君父的召唤,迫不及待地趋赴。表示恭敬之至。语出《孟子.公孙丑下》:“《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源见“锦囊佳句”。形容诗作积累之多。清 王季烈《山坡羊.题翁克斋西山记游图》曲:“行得得、锦囊负诗,鲜簇簇、画稿初挥就。”【词语锦囊负诗】 汉语大词典:锦囊负诗
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梅森《沦陷》:“~,能做点什么,我们就都尽力做点什么吧! 凭中国人的良心吧!”【词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成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汉语大词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源见“寸草春晖”。喻父母养育之恩。宋苏舜钦《送子履》诗:“君亲恩大须荣报,学取三春寸草微。”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格磔声。”原为鹧鸪鸟鸣叫声。后用以形容语音或文字的诘屈聱牙。李涵秋《文字感想》:“新学家薄国学为不足道,故为钩辀格磔之文,以震其艰深也。”并列 形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犬马:旧时臣下对君主的自卑之称。因以“犬马之诚”谦称自己的诚意。《魏书.王叡传》:“荣洽生平,惠流身后,犬马之诚,衔
源见“书通二酉”。称有丰富藏书。明徐渭《黄君书舍在委羽山洞索赋》诗:“二酉藏书室,孤桐对月弦。”
同“临池学书”。唐鲍溶《寄王璠侍御求蜀笺》诗:“野客思将池上学,石楠红叶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