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耳提面命

耳提面命

形容教诲殷勤恳切。西周末年卫武公作一诗,批评周厉王兼以自警。诗中说,唉呀那个浑小子,不知六来不知四。小时怀里抱着他,大了又教给他许多事。不但当面教育他,还提着耳朵要他记。要说他还没知识,可他如今也有了儿子,人呀就是怕混横,哪懂早动手来成功迟?

【出典】:

诗经·大雅·抑》:“于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例句】:

清·李渔《曲话·结构》:“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面命。” 明·朱之瑜《答奥村庸礼书十二首》之九:“至于师之训诲,独患弟子无承之地,不必患其师之隐也……前札谓耳提面命,不遗底蕴,贤弟其亦知不佞之所至耶?”


并列 提着受教人的耳朵叮嘱,当面给予教导。形容教诲恳切殷勤。语本《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这个济世,不惧皇威,不计宠辱,~,严格施教。”△褒义。多用于教育方面。→千叮万嘱 口传心授 谆谆教诲 谆谆告诫 ↔不教而诛。也作“耳提面训”、“面命耳提”。


解释提:贴着。面命:面对面教诲、训示。本指不仅当面告诫,而且贴着耳朵叮嘱,希望对方能记住教诲而不忘记。后用以表示教诲殷切,要求严格。

出处《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诗经》中《大雅》共三十一篇,都属西周作品,反映了周王朝的重大史实和政治变化。《抑是周厉王时代的作品,写一位大臣不满朝政的混乱,写诗自警并劝谏周王要勤修德政,谨言慎行,不能沉湎酒色,自以为是全诗较长,共有十二段,一百一十四句。其中一段写道:哎呀你这年轻人!好事坏事分不清。不但用手搀扶你,还用言语讲道理不但当面教育你,还贴着耳朵叮嘱你。说你年轻无知识,孩子已经抱在怀。做人应当不自满,怎会早有智慧而晚年成器。

近义谆谆教导

反义放任自流

例句

张老师时常对学生耳提面命,告诫他们要用功读书,争取最好的成绩。


【词语耳提面命】  成语:耳提面命汉语词典:耳提面命

猜你喜欢

  • 鹄白

    《庄子.天运》:“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后以“鹄白”形容洁白。宋黄庭坚《求范子默染鸦青纸》诗之一:“极知鹄白非新得,谩染鸦青袭旧书。”【词语鹄白】   汉语大词典:鹄白

  • 申眉头

    《南史.王玄谟传》:“王玄谟字彦德,太原祁人。……帝(刘骏)知其虚,驰遣主书吴喜公慰抚之。又答曰:‘玄谟启明白之日,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聊复为笑,想足以申卿眉头耳。’玄谟性严,未曾妄笑,时人言玄谟眉头未

  •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同“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新五代史.丁会传》:“罕之料吾不敢渡九鼎,以吾兵少而来远,且不虞吾之速至也。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者,兵家之胜策也。”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新五代史·杂传六·丁会》:“~

  • 剧秦

    源见“剧秦美新”。谓斥责秦朝。泛指指斥前朝。明刘基《咏史》:“想得民心思汉日,正当扬子剧秦时。”清陈梦雷《抒哀赋》:“不淟涊以剧秦兮,庶余心之靡他。”【词语剧秦】   汉语大词典:剧秦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自古以来,人都免不了一死,如果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国家就立不住脚。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三国演义》一一回:“(孔)融曰:‘公切勿失信。’玄德曰:‘公以备为何如人也?圣人云:自

  • 一鼓气无前

    源见“一鼓作气”。形容锐气最为旺盛。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诗:“万方思助顺,一鼓气无前。”

  • 鹤举鸡群

    同“鹤立鸡群”。明张煌言《与林用圭书》:“若夫盟翁鹤举鸡群,弟所素谂。”

  • 肘后方

    《晋书.葛洪传》:“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余所著……《肘后要急方》四卷。”“(洪)兀然若睡而卒……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晋人葛洪有仙术,著有《肘后急要方》,世传他死后尸解成仙而

  • 百废具作

    同“百废俱兴”。清管同《恩县四女祠碑》:“阳湖 孙使君督粮山东,起痿瞭矇,百废具作。”见“百废俱兴”。清·管同《恩县四女祠碑》:“阳湖孙使君督粮山东,起痿瞭矇,~。”【词语百废具作】  成语:百废具作

  • 天网

    《文选》卷四十二曹子建(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唐.李善注:“崔寔《本论》曰:‘举弥天之网,以罗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