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城子

管城子

韩愈《毛颖传》称:秦始皇时,蒙恬在中山打猎,围毛氏之族,拔他们的毫毛献俘于章台宫。将他们捆缚起来后,始皇使蒙恬赐之汤沐,封于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颖与绛人陈玄、弘农 陶泓及会稽 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韩愈在文中把笔墨砚纸人格化。后因以“管城子”为毛笔的别称。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见“管城毛颖”。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指兔)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


【典源】 唐·韩愈《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篡录。”

【今译】 韩愈《毛颖传》讲,有位毛颖,是中山人。秦始皇时,将军蒙恬南征伐楚,至中山,准备大猎,先进行占卜。卜者说:“这次猎获的,是无角无牙,口缺而长须的动物,用它的毛,可以用来写简策。”于是围猎,捕获毛氏之族,将它的毛载回,然后它们捆扎在一起。秦始皇让蒙恬将它们封到管城,号为管城子,并用它来记录历代史事。这是一篇拟人化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秦时蒙恬用兔毛造笔的事。

【释义】后以此典借指毛笔。

【典形】 管城、管城公、管城居士、管城颖、管城子、毛颖。

【示例】

〔管城〕 明·袁宏道《舟中寄江进之》:“管城头转秃,空闺笑无盐。”

〔管城居士〕 宋·李处全《水调歌头·送王景文》:“一笑书生事业,谁信管城居士,不换碧油幢。”

〔管城颖〕 宋·苏轼《和黄秀才鉴空阁》:“借君方诸泪,一沐管城颖。”

〔管城子〕 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毛颖〕 宋·陆游《读范文正公潇洒桐庐郡诗》:“逢迎风月生事, 弹压江山毛颖功。”


【词语管城子】  成语:管城子汉语词典:管城子

猜你喜欢

  • 牛下

    同“牛角之歌”。宋晁补之《满庭芳》词:“却笑当年牛下,轻自许、激烈寒讴。”【词语牛下】   汉语大词典:牛下

  • 诈取豪夺

    见“巧取豪夺”。茅盾《路》7:“暑假以后他自己的吃饭问题还不知道落在何处,胁肩谄笑是不屑,~又不能。”【词语诈取豪夺】  成语:诈取豪夺汉语大词典:诈取豪夺

  • 东山携妓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谢公在东山蓄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刘孝标注:“宋明帝《文章志》曰:‘安纵心事外,疏略常节,每蓄女妓,携持游肆也。’”后因以“东山

  • 日莫途远

    莫:通“暮”。此典指伍员(即伍子胥)转告申包胥说:我的处境好像太阳快要落山了,但要走的道路还很遥远。后以此典比喻陷入困境,计穷力尽。春秋末年,楚平王贪好女色,听信谗言,强娶太子建(自己的儿子)的未婚妇

  • 担山赶日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笑道:‘我……善会担山赶日头。’”“担山赶日”之说,明代早已传述,不过不仅限于“二郎神”之事。今四川灌县民间流传有“二郎担山赶太阳”之说。后因用为战胜自然的勇武行为的典故。

  • 空谷之音

    见“空谷足音”。明·袁宏道《锦帆集之三·尺牍·徐汉明》:“读手书,不啻~。”【词语空谷之音】  成语:空谷之音汉语大词典:空谷之音

  • 刘宠遗芳

    源见“一钱太守”。指东汉刘宠遗留下来的清廉爱民的盛德美名。唐吴仁璧《金钱花》诗:“堪疑刘宠遗芳在,不许山阴父老贫。”

  • 斩鳌

    《列子.汤问》:“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

  • 文子同升

    《论语.问宪》:“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后以“文子同升”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清李渔《奈何天.助边》:“你回去对家主说,倘若边疆告捷,海宇承平,一定要叙功

  • 镜花水月

    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本是比喻诗中所谓空灵的意境。明代谢榛《诗家直说》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后亦用以比喻虚幻之事。见“水月镜花”。《说岳全传》61回:“阿弥陀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