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窃玉偷香

窃玉偷香

关于“窃玉”,旧说多举唐.杨贵妃窃宁玉笛事为据。《杨太真外传》:“明皇与兄弟同处,妃子窃宁王(注:唐睿宗长子)玉笛吹之。”此说不妥。据《雍熙乐府》卷八〔南吕.一枝花〕“子弟收心”套曲有“郑生玉窃,韩寿香拈”语,又卷十〔南吕.一枝花〕“孤闷”套典有“书房中勉强韩香,兰房内生疏郑玉(按,原作五,误)”语,又同卷〔南吕.一枝花〕“酒”套曲有:“我有那郑生窃玉权术,韩寿偷香见识”语。另据《太平乐府》周仲彬《蝶恋花》套曲“朱门深闭贾充香,兰房强揣郑生玉”,皆可证:“窃玉”事属于郑生。可惜故事本末一时尚未考明。

晋书.贾充传》:“时西域有贡奇香……其女密盗以遗寿(韩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芬馥,称之于充。自是充意知女与寿通……遂以女妻寿。”

窃玉,是指郑生窃玉偷情之事;偷香,是指晋朝贾充之女与韩寿私通,偷了晋武帝赠给其父贾充的西域异香送给韩寿之事。后遂将此二事联系起来,用指男子在外偷情或男女私通。

《警世通言》三十四:“满身窃玉偷香胆,一片撩云拨雨心。”


并列 指男子勾引女子私通。也指男女私情。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和《晋书·贾充传》载:晋代贾充之女与其幕僚韩寿私通,韩寿身上因之带有皇帝赐给贾家的西域香料气味,被贾充察觉,贾充就把女儿嫁给了韩寿。《金瓶梅》:“两个隔墙酬和,~,不由大门行走,街坊邻舍怎的晓得?”△贬义。常用来形容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墙头马上。也作“韩寿分香”、“韩寿偷香”、“偷香窃玉”、“弄玉偷香”。


【词语窃玉偷香】  成语:窃玉偷香汉语词典:窃玉偷香

猜你喜欢

  • 九折邛关道

    同“九折路”。邛关,邛崃关。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为想三春狭斜路,莫辞九折 邛关道。”

  • 斋马清风

    源见“斋马”。称颂地方官居官清廉之风。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曲:“斋马清风,甘棠遗爱,铁船儿再渡海。”【典源】《旧唐书·良吏传·冯元淑传》:“ (冯) 元淑,则天时为清漳令,政有殊绩,百姓号为神明。

  • 袁安倚赖

    《后汉书.袁安列传》:“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以天子(和帝)幼弱,外戚(指窦宪)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赖之。四年春,薨,朝廷痛惜焉。”东汉袁安忠

  • 三矢

    同“三遗矢”。清钱谦益《程将军相如挽词》:“三矢何曾悲老大,一钱岂但直平生。”【词语三矢】   汉语大词典:三矢

  • 合剑龙津

    源见“丰城剑气”。喻英才蛰伏待时。清 黄鷟来《正阳署中冬日杂感》诗:“藏名羊市怀良贾,合剑龙津见夙心。”

  • 雾里看花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原形容老眼昏花,视物不清。后常被引用借喻对某一事物看不真切,一时尚难以把握。清.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白石(姜夔)写景之作,虽格韵高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元.马致远《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四:“由你拣大处告去,只拣爱的做,你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筭来全不费功夫,可干吃了半碗腌䐶吐。”后常以为比喻费尽心机到处寻找而不得,忽一朝无意而得之。元.张国宝《相国寺公孙

  • 韩伯複裤

    《世说新语.夙惠》:“韩康伯(韩伯字)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複裤(可套棉絮的夹裤)。’儿云:‘已足,不须複裤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

  • 黑头为相

    源见“黑头公”。指年少而通显。宋林逋《湖山小隐二首》之二:“黑头为相虽无谓,白眼看人亦未妨。”【词语黑头为相】   汉语大词典:黑头为相

  • 化鹤千年

    源见“辽东鹤”。喻修道仙去。宋韩淲《水调歌头.次宋倅韵》词:“犹记使君同醉,化鹤千年何在,今古自应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