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羞耻,就接近成为一个勇敢的人。语出《礼记.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颖达疏:“知耻近乎勇者,以其知自羞耻,勤行善事,不避危难,故近乎勇也。”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
原作“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指人以职业不同而分别相聚,事物以种类不同而各自为群。后则泛指坏人互相勾结。《易经》上说,天在上尊贵,地在下卑贱,乾、坤两卦分别象征天地,即由此决定。天地之间,万物由卑下到高
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形容诗歌形象地描写景物,使读者如置身图画中。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下》引蔡絛《西清诗话》:“丹青
同“徯后之望”。五代王仁裕《王氏见闻记.王承休》:“朕闻前王巡狩,观土地之惨舒;历代省方,慰黎元之徯望。”【词语徯望】 汉语大词典:徯望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非志同道合者为友。唐李瀚《蒙求》:“管宁割席,和峤
陈旧腐朽的东西变为神妙奇特的东西,神妙奇特的东西变为陈旧腐朽的东西。 表示对立的事物相互转化。语出《庄子,知北游》:“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源见“汉皋解佩”。借指多情女子。唐李德裕《鸳鸯篇》:“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
源见“坐拥百城”。形容藏书丰富。清董元恺《沁园春.上巳过皖江》词:“今归去,只百城书卷,任我徜徉。”
源见“盲人骑瞎马”。形容极端危险。清赵翼《题王摩诘渡水罗汉图》诗:“临池瞎马夜愁蹶,听冰老狐春惧泮。”【词语临池瞎马】 汉语大词典:临池瞎马
《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后因称三夜以上或三天左右时间为“信次”。南朝 宋谢灵运《作离合》诗:“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南朝 梁何逊《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