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盗钟掩耳

盗钟掩耳

同“掩耳盗铃”。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为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只以取诮,将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则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盗钟掩耳之智也。”


连动 比喻自欺欺人。宋·朱熹《与钟户部论亏欠经总制钱书》:“此又与~之见无异,盖其心非有所蔽而不知,特藉此说以诖误朝听耳。”△贬义。用于描写自欺。→掩耳盗铃。也作“盗铃掩耳”。


【词语盗钟掩耳】  成语:盗钟掩耳汉语词典:盗钟掩耳

猜你喜欢

  • 便宜施行

    指楚、汉战争中,刘邦在前线与项羽作战,萧何留守后方,辅佐太子,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策施行。比喻来不及请示,自行处理。 萧何(?——前193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为沛县主吏掾(yuàn院,主管总务

  • 栎樗

    同“樗栎”。清 徐宗麟《辞征》诗:“天纵深林老栎樗,惊看云壑驻安车。”【词语栎樗】   汉语大词典:栎樗

  • 冰寒于水

    源见“青出于蓝”。指后来者居上。唐 李宏庆《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序》:“既脱儒服披缁衣,伏膺奘公,未几而冰寒于水矣。”主谓 冰比水冷。战国·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用于比喻学生超过老

  • 杖朝

    源见“杖家”。代称八十岁。清赵翼《初用拐杖》诗:“我年届杖朝,卅载林下叟。”【词语杖朝】   汉语大词典:杖朝

  • 玉石俱焚

    亦作“玉石俱碎”。比喻好坏同归于尽。夏朝仲康在位期间,掌管天地四时的羲和沉溺酒色,“废时乱日”。胤侯受仲康之命率军前去讨伐。战前,胤侯在军前宣布誓辞。他说,现在,我率领你们将士,执行上帝对羲和的惩罚。

  • 长亭短亭

    古时于大路旁设亭舍供行人歇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北周庚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长亭”又常用作饯别送行之处。宋代柳永《雨霖铃》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

  • 九方歅

    同“九方皋”。清冯应榴《哭陆朗夫中丞前辈八十韵》:“固知千里足,必遇九方歅。”

  • 杞人愚

    源见“杞人忧天”。谓多此一举,无事自扰。元袁桷《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之一:“昊天有正命,伤哉杞人愚!”

  • 麻姑搔痒

    传说蔡经见麻姑鸟爪,默念可用来搔背痒,而遭鞭打。《神仙传.麻姑》:“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爬背当佳。王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

  • 梦雨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险要处),旦为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