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牛角挂书

牛角挂书

形容勤奋好学。又作“书挂牛角”、“束书牛角”。出自隋末唐初李密之事迹。李密,参见“死亡无日”条。史载,李密曾至缑(gōu勾)山(在今河南假师东南)从著名学者包恺读书。他常在牛角上挂一帙汉书,边行边读。此举恰为越国公杨素所见,深受其赏识。

【出典】:

新唐书》卷84《李密传》3677页:“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煎)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例句】:

宋·苏轼《张恕寺丞益斋》:“晨耕挂牛角,夜读借邻牖。” 宋·陆游《对酒》:“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 宋·陆游《舟中遣怀》:“但思下帷授老子,那复骑牛读汉书。” 宋·张炎《清平乐·题耕图》:“一犁初卸,息影斜阳下,角上汉书何不挂,老子近来慵跨。” 明·陈子龙《寄上京山郑师》:“但愿时清兵革稀,束书牛角还农圃。” 清·顾炎武《蓟门送李子德归关中》:“常把汉书挂牛角,独出郊原更谁与?” 清·钱谦益《再题奚川八景画卷》:“犊背或看书挂角,庭前时见麦流水。” 清·叶肇梓《牧牛词》:“太平牧牛有余乐,不用将书挂牛角。”


主谓 形容勤奋读书。语本《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薄鞯(jiān、鞍子垫)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例]他在农村的三年时间里,分秒必争,发扬~的精神,终于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褒义。多用于赞扬人能在困苦的环境里刻苦攻读。→分秒必争 ↔玩日废时。也作“牛角书生”。


【典源】 《新唐书·李密传》:“ (李密) 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

【今译】 隋代李密年少时发奋读书,他听说包恺在缑山,就前往从学。在路上,李密以草垫为鞍,骑一头牛,把一部《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正巧越国公杨素从后面赶上来,见状勒马,紧随牛后,问:“是哪个书生这样勤奋苦读?”李密认得是杨素,从牛背跳下行礼。杨素问读的什么书,李答是《项羽传》。杨素与李密交谈,深感李密不同寻常。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刻苦攻读。

【典形】 挂汉书、挂牛角、汉书挂牛角、角挂经、角上汉书、牛角挂书、骑牛读汉书、书挂角、书挂牛角、束书牛角、茧栗挂汉书、挂汉编、挂帙牛角、牛背读书。

【示例】

〔挂汉书〕 清·唐孙华《题李元埜骑牛图》:“蒲山公子非雄桀,枉自区区挂汉书。”

〔挂牛角〕 宋苏轼《张恕寺丞益斋》:“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

〔汉书挂牛角〕清·顾炎武《蓟门送李子德归关中》:“常把汉书挂牛角,独出郊原更谁与?”

〔角上汉书〕 宋·张炎《清平乐·题倦耕图》:“一犁初卸,息影斜阳下。角上汉书何不挂。老子近来慵跨。”

〔牛角挂书〕宋·陆游《对酒》:“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

〔骑牛读汉书〕 宋·陆游《舟中遣怀》:“但思下惟授老子,那复骑牛读汉书。”

〔书挂角〕 清·钱谦益《再题奚川八景画卷》:“犊背或看书挂角,庭前时见麦流水。”

〔书挂牛角〕 清·叶肇梓《牧牛词》:“太平牧牛有余乐,不用将书挂牛角。”

〔束书牛角〕 明·陈子龙《寄上京山郑师》:“但愿时清兵革稀,束书牛角还农圃。”


【词语牛角挂书】  成语:牛角挂书汉语词典:牛角挂书

猜你喜欢

  • 李膺门

    《后汉书.李膺传》:“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因以“李膺门”誉称名高望重之家。唐杜牧《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今之置第乃获旧居辄献此诗》:“

  • 三旨相公

    此典为王珪身为宰相,庸碌无为,上朝退朝,惟诵圣旨事。王珪(1019-1085年),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仁宗时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神宗熙宁三

  • 劝掩鼻

    源见“掩鼻计”。骗人上当。唐白居易《天可度》诗:“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 烟霞侣

    源见“泉石膏肓”。谓性好山水,与山水为伴侣。唐白居易《祇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诗:“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亦指同游伴侣。清孙枝蔚《清明日泛舟城北》诗:“素心能几人?

  • 方枘圆凿

    《文子.上义》:“今为学者,循先袭业,握篇籍,守文法,欲以为治。非此不治,犹持方枘而内圆凿也,欲得宜适亦难矣。”谓用方形榫头插圆形榫眼。比喻彼此不相投合,事不能成。清金农《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方枘

  • 丁仪米

    源见“千斛米”。指索要的馈赠。宋黄庭坚《几复答予所赠三物》诗之三:“不取丁仪米,疑成校尉心。”

  • 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内言: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外:男子言所说的有关公务之言。 旧时严男女之防,认为妇女在闺中所说的话,不得外传,男子有关公务之言,也不得传入闺房。语出《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

  • 风雨重阳

    源见“满城风雨”。咏秋景。元范梈《秋日集咏奉和潘李二使君浦编修诸公》诗之八:“凭将寄语词林老,风雨重阳又近来。”

  • 足高气扬

    同“趾高气扬”。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若初进者足高气扬,凌轹前辈。”见“趾高气扬”。《东周列国志》24回:“宰孔视桓公~,似有矜高之色,乃应曰:‘君以为可,谁敢曰不可!’”【词语足高气扬】  成

  • 井养

    《易.井》:“井,养而不穷也。”孔颖达疏:“叹美井德,愈汲愈生,给养于人,无有穷已也。”后用以比喻受到别人的好处、恩惠。《艺文类聚》卷五八引南朝梁元帝《答刘缩求述制旨义书》:“叩而必应,已谢玄钟;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