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寸得尺”。
源见“远到之器”。称人才德高远,必有远大前程。《新唐书.萧嵩传》:“时崔琳、王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词语远到】 汉语大词典:远到
源见“新亭对泣”。谓忧国伤时怀念故国。宋陆游《水乡泛舟》诗:“悲歌易水轻燕侠,对泣新亭笑楚囚。”【词语对泣新亭】 成语:对泣新亭
源见“青门”。谓送行。唐玄宗《送贺知章归四明》诗:“方外散幽禁,独有青门饯。”【词语青门饯】 汉语大词典:青门饯
源见“犀照牛渚”。谓能洞察幽微之光。元傅若金《登岳阳楼》诗:“骊珠秋后冷,犀火夜深燃。”《玉娇梨》九回:“我小姐……一双识才的俊眼,犹如犀火。”【词语犀火】 汉语大词典:犀火
如……何:“奈……何”。意即把它怎么样。 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语出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宋.曾纡《菩萨蛮》:“溪山无限好,恨不相逢早。老病独醒多,如此
比喻两雄相争。指势均力敌的双方你死我活的搏斗。《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两虎相与斗而驽犬受其?,不如善楚。”大王:指秦王。主谓 比喻两强相争。语本《战国
同“一概量”。晋王羲之《自序草书势》:“百体千形而呈其巧,岂可一概而论哉?”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十章三:“然而天下事,却也未可机械地一概而论。”偏正 概,量米等粮食时刮平斗斛的器具。一概,一律。指对
同“抛砖引玉”。宋苏轼《与朱康叔书》:“谨作小楷一本寄上,却求为书,抛砖之谓也。”【词语抛砖】 汉语大词典:抛砖
《新唐书.白居易传》载: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生下来七个月时,就认得“之”、“无”两个字,百试不误。后遂称稍为认得几个字,读过几天书的人为“略识之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