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濯缨

濯缨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水名)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孟子认为,对于不仁的人是不能和他讲仁善的道理的。这种人倒行逆施,身处危险之中却自以为安乐,逢到祸患却以为有利,喜欢做那些亡国勾当。如果像这种不仁道的国君而可以和他讲仁德的话,那末天下就没有亡国败家的事情发生了。从前有个小孩子唱着这样的歌:“沧浪里的水很清,可以洗濯我的帽缨;沧浪里的水很浑,可以洗濯我的脚。”孟轲用这个例子说明:人们对于国君的不同态度,是由于国君自身行不行仁道来决定的。

又屈原《楚辞.渔父》:“渔父莞尔(微笑的样子)而笑,鼓枻(枻,音yì,一说为船舷,鼓枻即叩船舷;枻,又释为短桨,鼓枻即击浆)而去,乃歌曰:‘沧浪水之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濯缨”本指洗涤帽缨,后常以比喻超尘脱俗,操守高洁。以“沧浪之水”比喻水清澈美好。

文选》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振冠南岳,濯缨清川。潜处蓬室,不干势权。”

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诗:“史笔枉将书纸尾,朝缨不称濯沧浪。”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词语濯缨】   汉语词典:濯缨

猜你喜欢

  • 吾不忍其觳觫

    觳觫( ㄏㄨˊ ㄙㄨˋ hú sù ):畏缩可怜的样子。 我不忍心看它那哆嗦可怜的样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

  • 铁锁横江

    《晋书.王濬传》载:晋将王濬自成都发兵顺长江东下灭吴。吴人于江中险滩要害处用铁锁链横截其船,以抵挡敌军进犯。但终被王濬用火攻破,铁锁断沉,军船无阻,很快到达吴都,吴遂亡。后以“铁锁横江”形容严加防卫。

  • 李郭神仙

    源见“李郭同舟”。指李膺和郭泰。借指具有高逸不凡气度的名人佳友。清 托盋懒云《新水令.咏秦淮灯舫仿云亭山人体》套曲:“不须夸李 郭神仙,不须诮绛 灌粗豪。”

  • 金城柳眼

    源见“桓公柳”。指嗟叹时光飞逝。宋秦观《念奴娇》词:“玉洞花光,金城柳眼,何用生凄怆。为君起舞,惊看豪气千丈。”

  • 渭水非熊

    同“渭水飞熊”。元 张鸣善《水仙子.讥时》曲:“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词语渭水非熊】   汉语大词典:渭水非熊

  • 仲子灌园

    《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又:“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

  • 富贵不能淫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后以“富贵不能淫”指不为金钱、地位的引诱而迷惑。亦作“富贵不淫”。《野叟曝言》一一三回:“富贵不淫这四字,原来如此难的。又有这

  • 世族

    《左传.隐公八年》:“官有世功,则有官族。”原谓先世有功之官族,后泛称世家大族。《列子.黄帝》:“子华之门徒皆世族也。”章炳麟《哀韩赋》:“故野不可有乔木兮,国亦不可有世族。”【词语世族】   汉语大

  • 荆山璧

    源见“和氏之璧”。指和氏璧,泛指宝玉。亦喻杰作。唐李德裕《重忆山居.罗浮山》诗:“知君分如此,赠逾荆山璧。”宋黄庭坚《定交诗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定交无一物,秋月以为期。执持荆山璧,要我雕琢之。”【

  • 南风弹

    同“南风”。南朝 齐谢朓《鼓吹曲辞.钧天曲》:“已庆明庭乐,讵惭《南风》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