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李靖行雨

李靖行雨

源见“马鬣一滴”。形容下雨。元冯子振《鹦鹉曲.黄阁清风》:“汉萧何昴宿分英,李靖唐时行雨。”


【典源】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卷四:“卫国公李靖,微时尝射猎霍山中,寓食山村。……俄而阴暗迷路,茫然不知所归,怅怅而行,困闷益极。乃极目有灯火光,因驰赴焉。既至,乃朱门大第,……夫人曰:‘此非人宅,乃龙宫也。妾长男赴东海婚礼,小男送妹。适奉天符,次当行雨。计两处云程,合逾万里,报之不及,求代又难,辄欲奉烦顷刻间,如何?’公曰:‘靖俗客,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 有方可教,即唯命耳。’夫人曰:‘苟从吾言,无有不可也。’遂敕黄头:‘备青骢马来。’又命取雨器,乃一小瓶子,系于鞍前,诫曰:‘郎乘马,无勒衔勒,信其行,马躩地嘶鸣,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马鬃上,慎勿多也。’于是上马腾腾而行,其足渐高,但讶其稳疾,不自知其云上也。风急如箭,雷霆起于步下。于是随所躩,辄滴之,既而电掣云开,下见所憩村,思曰:‘吾扰此村多矣,方德其人,计无以报。今久旱,苗稼将悴,而雨在我手,宁复惜之。’顾一滴不足濡,乃连下二十滴。俄顷雨毕,骑马复归。夫人者泣于厅曰:‘何相误之甚! 本约一滴,何私感而二十之! 天此一滴,乃地上一尺雨也。此村夜半平地水深二丈,岂复有人。妾已受谴,杖八十矣。’”

【今译】 唐代李靖曾在霍山打猎,住在一山村中,有次出猎天暗迷路,见到一高大门第,进去求宿。半夜听有人来叩门,说是让去行雨,但家中二男都不在,夫人请李靖去,对他说:“这里是龙宫。我的两个儿子都不在家,现在接到天符,要去行雨,他们一时又回不来,想麻烦您一下,是否可以?”李靖说:“我是俗人,不会乘云,怎么能行雨呢?”夫人说:“我可以教给您。”让备青骢马来,又让取来雨器,是一个小瓶,系在鞍前,告诉李靖:“您乘马,随它而走,如果马刨地嘶鸣,就将瓶中水滴一滴在马鬃上,千万不要多。”于是李靖上马,渐渐高起,已在云上,随着马所刨,就滴一滴。忽然从云间看到所住的山村,觉着应该报答村人,只滴一滴太少,连滴了二十滴。等到行完雨回来,见夫人在厅上等着,哭着对他说:“本来约定一滴,为什么为报私恩而连滴二十! 这一滴,在地上就是一尺雨,这村半夜水深二丈,哪还会有人活着呢! 我已受天帝杖责,打了八十杖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下雨或求雨。

【典形】 李靖行雨、马鬣一滴、倾倒瓶中雨、天瓢翻、天瓢水。

【示例】

〔李靖行雨〕 元·冯子振《鹦鹉曲·黄阁清风》:“汉肖何昴宿分英,李靖唐时行雨。”

〔马鬣一滴〕 明·高启 《登阳山绝顶》:“灵旗风转白日晦,马鬣一滴沾三吴。”

〔倾倒瓶中雨〕 宋·苏轼《祷雨张龙公》:“倾倒瓶中雨,一洗麦上埃。”

〔天瓢翻〕 宋·苏轼《二十六日五更起行》:“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天瓢水〕 明·高启《题董元卧沙龙图》:“人间滴罢天瓢水,归护玄珠卧沙里。”


猜你喜欢

  • 轩铜

    同“轩辕镜”。唐黄滔《翰林薛舍人启》:“伏以学士舍人,轩铜照胆,蜀秤悬心。”【词语轩铜】   汉语大词典:轩铜

  • 臞儒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臞,消瘦。因称隐居的士人为“臞儒”。宋苏轼《雪后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诗见赠次韵答之》:“载酒邀诗匠,臞儒不是仙。”金元好

  • 积薪厝火

    汉.贾谊《新书.数宇》:“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臣独曰:‘未安。’……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西汉文士贾谊曾用“置火于积薪之下,而在上面

  • 冠缨索绝

    《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公元前349年,楚发兵攻打齐国。齐威王使淳于髡到赵国请求救兵,却只带上金百斤

  • 华封祝尧

    同“华封三祝”。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华封祝尧,肇皇基于千载;夷歌颂汉,美皇泽于三章。”

  •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个人的欲望,难于一意孤行去实现。语出《左传.襄公十年》:“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宋.苏轼《上皇帝书》:“昔子产焚载书以弭众言,赂伯石以安巨室,

  • 爨蜡

    源见“石崇斗奢”。用蜡烛当柴烧。形容极度奢侈。宋刘筠《公子》诗:“行庖爨蜡雕胡熟,永埒铺金汗血骄。”【词语爨蜡】   汉语大词典:爨蜡

  • 于家决狱

    《汉书.于定国传》:“(于定国字曼倩)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吏、郡决曹。”“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汉时,于定国与其父皆为

  • 雪窗萤火

    同“雪案萤窗”。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一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见“雪窗萤几”。元·王实甫《西厢记》1本1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二十年。”【词语雪窗萤火】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軏:古代车辕与横木连接的关键。车无輗、軏,怎能行走呢?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因以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明吴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