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女娲补天”。借指济时匡世的英杰。柳亚子《题李公朴怒涛集》诗之二:“崩城杞妇应收泪,炼石娲皇誓补天。”
《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沤通鸥,鸥鸟即水鸮,形似白鸽而群飞的一种水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应作“数”,《艺文类聚》卷九十二、《太平御览》卷九二五均引作“百数”)而不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荫,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怅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据《文选》五臣注本中吕向的说法:南
同“三千牍”。元揭傒斯《写兴五首寿吴大宗师》:“上书三千牍,长揖万乘君。”
源见“凤凰池”。喻免职或谪官。清严沆《送吴谨侯同馆》诗:“夺我凤凰池,未妨彭泽游。”
同“倚马才”。宋刘一止《念奴娇》词:“倚马雄才,凌云逸气,路觉丹霄直。三千牍就,看君归奏文石。”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毛传:“下体,根茎也。”郑玄笺:“此二菜(指葑与菲)者,蔓青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味苦)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弃其菜。”后以“采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六:“前澧州夹山善会禅师法嗣(注:法嗣,佛教禅宗称继承衣钵的弟子),澧州乐普山元安禅师,……寻之夹山卓庵(卓庵,立庵也),后得夹山书,发而览之,不觉竦然,乃弃庵至夹山礼拜。
《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汉武帝时,河南人卜式因从事畜牧业而致富。时匈奴骚扰边地,卜式便把一半家财捐献出来,以支援平定匈奴的战争。“输财助边”又作“助边输财”,后用指
《后汉书.岑彭传》:“(岑熙)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众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本指吃禾稼的害虫,此喻指贪官污吏),岑君遏之。’”枳和棘,本是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