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攻心为上

攻心为上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是上策。马谡(事迹见前“言过其实”条)深得诸葛亮器重,蜀后主建兴三年(224年),诸葛亮亲征南中时,马谡献计道:“南中倚仗地势险阻又处边远,久不归服,即使今日击败他们,明日就会起兵反叛。如今丞相如要倾国北伐强敌曹魏,他们闻知我们内部空虚,则其反叛会更快。如果把他们全部杀戮,以绝后患,既不符合仁义之道,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用兵之道,从思想上使他们归服为上策,用兵打败他们为下策,希望丞相使其心服。”诸葛亮采纳了建议,擒孟获而又赦免,以征服南中民心。所以直到诸葛亮死,南方没有再反叛。

【出典】:

三国志·蜀书》《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卷39第983页:“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把个张姑娘乐的连连点头,笑道:‘姐姐这叫作兵法攻心为上。’” 孙中山《心理建设·自序》:“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是吾党之建国计划,即受此心中之打击者也。”


主谓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语出《三国志·蜀书·马谡传》:“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孙中山《心理建设(孙文学说)· 自序》:“兵法有云:‘~’,是吾党之建国计划,即受此心中之打击者也。”△用于描写战略上因果。


【词语攻心为上】  成语:攻心为上汉语词典:攻心为上

猜你喜欢

  • 风树之思

    同“风木之思”。清钱谦益《湖广按察司提学佥事尹嘉宾授奉政大夫制.母俞氏加赠宜人》:“怆鼓钟于长乐,谁无风树之思?”

  • 辞达而已矣

    文辞足以表达意思便罢了。 意谓为文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明.方孝孺《与舒君书》:“文者,辞达而已矣。然辞岂易达哉!”清.袁枚《与程蕺园书》:“考据之形而

  • 蝜蝂不知止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蝜蝂传》(卷一七):“蝜蝂(fù bǎn)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áng通昂)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zhì绊倒)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

  • 花鸟使

    唐.元稹《元氏长庆集》二四《上阳白发人》:“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唐玄宗时,每岁都要派遣使臣到全国各地挑选美女,以充后宫。被派出的使臣称为花鸟使。宋.刘克庄

  • 阿政听章奏

    《晏子春秋.外篇第七》:“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景公许。於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君反以

  • 祆庙火

    《渊监类函》卷五十八引《蜀志》:“昔蜀帝生公主,诏乳母陈氏乳养。陈氏携幼子与公主居禁中约十余年。后以宫禁出外,六载,其子以思公主疾亟。陈氏入宫有忧色,公主询其故,阴以实对。公主遂托幸袄庙为名,期与子会

  • 鞭作官刑

    有禄位的官员,犯了过错,则罚以鞭刑。语出《书.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孙星衍注疏:“庶人在官有禄者,过则加之鞭笞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鞭作官刑,所以纠慢怠也。”

  • 一笴下百城

    源见“一箭下聊城”。笴,箭杆,代指箭。谓克敌制胜,建立功勋。宋陆游《万里桥江上习射》诗:“丈夫未死难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

  • 矮人看场

    42` 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二:“不可先看他人议论,如矮人看场,无益;然亦不可先立主意不虚心也。”明.李贽《焚书.圣教小引》曰:“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

  • 楚歌四合

    见“四面楚歌”。主谓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无援极其危急的困境。唐·李白《拟恨赋》:“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用于处境方面。也作“楚歌四起”、“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