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攀车卧辙

攀车卧辙

文选》卷五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唐李善注引《东观汉记》:“秦彭字国平,为开阳城门侯,后拜颍川太守,老弱攀车,啼号填道。”(按,今《四部备要》所录《东观汉记.秦彭传》则仅说“老弱啼号满道”,未有“攀车”二字)

东观汉记.侯霸传》:“侯霸字君房,有威重……为淮平大尹,政理有能名。王莽败,霸保守临淮。更始元年,遣谒者侯盛、荆州刺史费遂赍玺书徵霸。百姓呼号哭泣,遮使者或当道卧,皆曰:‘愿复留霸期年。’”

《白孔六贴》卷七七:“侯霸字君房,临淮太守,被徵,百姓攀辕卧辙不许去。”

《三辅决录》亦载此事。

秦彭与侯霸为官清正,治政有方,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攀车”、“卧辙”加以挽留。后因用为称颂地方官吏的典故。

文选》卷五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麾旆每反(返),行悲道泣,攀车卧辙之恋,争涂(途,道路)忘远。”


并列 牵挽车辕身卧车道,不让车走。指百姓挽留贤明的官吏。语出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麾旆每反,行悲道泣,攀车卧辙之恋,争涂忘远;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洁。”唐·白居易《白氏六帖》卷20:“百姓~不许去。”△褒义。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也作“攀辕卧辙”、“扳辕卧辙”。


【词语攀车卧辙】  成语:攀车卧辙汉语词典:攀车卧辙

猜你喜欢

  • 平津布被

    同“公孙布被”。公孙弘后封平津侯,故称。清毛奇龄《过上海访任待庵明府有赠》诗:“平津布被仍联衽,季子羊裘未振埃。”

  • 五子之歌

    《尚书.序》:“太康(夏启之子,古史记载其荒淫暴虐,被有穷氏之君羿所逐)失邦,昆弟五人,须(即须留之意,犹言留待)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五子之歌”本是《尚书》中《夏书》的篇名,原文久已失传。东晋时

  • 判若鸿沟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后以“判若鸿沟”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鲁迅《〈伪自由书〉后记》:“从此之后,中国文坛新旧的界限,判若鸿沟。

  • 伎同南郭

    源见“滥竽充数”。谓缺乏真实才技。多为谦词。明高启《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伎同南郭知应滥,俸比东方愧已多。”

  • 司马援琴

    源见“琴挑文君”。指才子求偶。清 吴卿弼《尾犯序.双头莲曲将荫梧席上作》套曲:“总不是濯锦池边,临邛道上,司马援琴,文君卖酒。”

  • 剑沉丰狱

    同“剑埋丰城”。明 吾丘瑞《运甓记.辞亲赴任》:“小生席珍待聘,藏器须时,争奈尘埋,未逢鉴识,譬之剑沉丰狱,骥伏盐车。”

  • 鞭平王

    同“鞭尸”。唐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诗:“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 鱼贯而出

    形容像鱼群一般,头尾相接,连续而出。出自隋炀帝事迹。隋炀帝名杨广(568-618年),为隋文帝杨坚的第二子。开皇元年(581年)被封为晋王。曾任隋并州总管、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等

  • 击壤吟

    同“击壤歌”。清赵翼《刊刻汪文端师集既就书以志愧》诗之三:“敢追汉殿凌云赋,聊付康衢击壤吟。”

  • 姑妄言之

    宋.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卷一载:“苏轼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不复为畛畦。有不能谈之,则强之使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