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掩目捕雀

掩目捕雀

闭着眼睛抓麻雀;用以比喻自欺欺人,难以成功。陈琳(?-217年),字孔障,广陵(今江苏扬州)人。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依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书檄多出其手。东汉末年灵帝时,宦官张让等凭灵帝的宠信,专断朝政,残害忠良,搜掠百姓,史称“十常侍之乱”。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商议要诛杀十常侍,患太后不从,于是召四方猛将带兵进京,以要挟太后。何进手下的主簿陈琳进谏说:“《易经》上讲:条件不成熟而草率行事,就会徒劳无功。谚语说:闭着眼睛抓麻雀是白费力气的。一些小的事情尚不能以自欺欺人得以实现,何况国家大事怎么能靠欺骗的方法获得成功呢?”何进不听从他的劝告,最后为宦官所杀。

【出典】:

三国志·魏书》《陈琳传》卷21第600页:“琳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

【例句】:

魏书·出帝纪》:“随以箕敛之重,终纳十倍之征,掩目捕雀,何能过此!” 宋·杨万里《宋故太保魏国公京公墓志铭》:“上又曰:‘不播告书赞,而以告身,亦不可乎?’公曰:‘是掩目捕雀之谓也。’”


偏正 遮住眼睛去捕捉飞雀。比喻自欺欺人,也比喻盲目的做事情。语出《后汉书·何进传》:“主簿陈琳入谏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朱子语类》卷72:“谚所谓‘~’,我却不见雀,不知雀却看见我。”△贬义。多用于行事方法方面。→掩耳盗铃 掩鼻偷香。也作“掩眼捕雀”。


【词语掩目捕雀】  成语:掩目捕雀汉语词典:掩目捕雀

猜你喜欢

  • 泣玉

    源见“和氏之璧”。谓怀才不遇而悲泣。唐骆宾王《畴昔篇》:“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宋王禹偁《商州进士张齐说将赴春闱》诗:“明年得意归来日,不见麻衣泣玉斑。”【词语泣玉】   汉语大词典:泣玉

  • 三握

    同“三握发”。清毛奇龄《青云辞奉呈益都相公书事》诗:“杜陵果惬万间志,姬旦岂徒三握传。”

  • 鹏抟羊角

    源见“鲲鹏展翅”。形容气象阔大。宋沈遘《次韵和孙少述润州望海楼》:“鹏抟羊角来天外,鳌戴方壶献几前。”

  • 薏苡之嫌

    源见“薏苡明珠”。喻指遭人猜忌。明张自烈《上南大司成姜公书》:“《下里》之曲,未奏元音;薏苡之嫌,徒烦敝舌。”【词语薏苡之嫌】  成语:薏苡之嫌

  • 肉屏风

    同“肉阵”。明杨慎《临江仙.题春夜宴桃李园图》词:“璚枝璧月锦帘栊,香寒心字篆,花暖肉屏风。”【典源】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肉阵》:“杨国忠于冬月,常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盖藉人之

  • 下学而上达

    指学习平常的知识,却能透彻了解高深的道理。语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皇侃义疏:“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汉书.五行志下》:“下学而上达,则诸侯怀德,士民归仁,灾消而福

  • 尊俎折冲

    同“樽俎折冲”。元 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二》:“尊俎折冲,呈赤云之胜气;江山如画,照黄纸之除书。”见“折冲尊俎”。【词语尊俎折冲】  成语:尊俎折冲汉语大词典:尊俎折冲

  • 抽青妃白

    见“取青妃白”。金·元好问《送诗人秦略简夫妇苏坟别业》诗:“昨朝见君临水句,乃知~非诗人。”

  • 幕燕

    源见“燕巢于幕”。喻处境危险至极者。唐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诗:“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唐钱起《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词语幕燕】   汉语大词典:幕燕

  •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耕田的事要问农奴,织布的事要问女婢。 古代谚语。表示要向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语出《魏书.邢峦传》:“俗谚云:‘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臣虽不武,忝备征将,前宜可否,颇实知之。”一作〔耕当问奴,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