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扬觯

扬觯

礼记.檀弓下》:“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音zhì,古代一种酒器)。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至于今,即献毕,斯扬觯,属之‘杜举’。”

春秋时候,晋国功臣荀盈死了,未行葬礼,晋平公却在宫中饮酒作乐。厨师杜蒉认为这是违背礼仪的,便用罚酒的方式,向平公讽谏。杜蒉上堂斟酒三杯,一杯请太师师旷喝了,第二杯又请近臣李调饮下,第三杯酒自己面北而跪,一饮而尽,然后快步走下堂去。平公莫名其妙,便把杜蒉叫回来,问他这样做有什么用意?杜蒉说,但逢忌辰,不当奏乐,荀盈刚死,尤其不应该。师旷身为乐师,不告知君王;李调身为近臣,又不谏正,这都是失职行为,所以要各罚酒一杯。平公又问,你自己饮一杯是什么意思呢?杜蒉说,我身为厨师,却越职去干涉君王的事,故自罚酒一杯。平公听了,说道:“这样说来,我也有过失,把酒斟满,也当罚我一杯!”杜蒉洗净杯子斟满酒,高高举起,递给平公。平公举着酒杯,对大家说:“如果我死后,请不要扔掉这个酒杯!让后世作为鉴戒吧!”从此以后,凡享宴敬酒,总要举起酒杯,称为“杜举”。后因以“扬觯”、“杜举”为规君停乐,罚酒讽谏的典故,也以“杜举”称宴饮干杯。

周书.武帝纪》:“苌弘表昆吾之稔,杜蒉有扬觯之文。”唐.裴度《黄目樽赋》:“自合礼于宗彝,匪齐名于杜举。”


【词语扬觯】   汉语词典:扬觯

猜你喜欢

  • 陇坻之书

    《汉书.扬雄传下》载:汉扬雄在《解嘲》中有“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向若阺隤”语。应劭以为“阺隤”指天水 陇氐(同坻)。故以“陇坻之书”指《解嘲》,亦泛指扬雄的著作。《旧唐书.德宗纪论》:“加以

  • 楚氛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 楚各处其偏。伯夙谓赵孟曰:‘楚氛甚恶,惧难。’”杜预注:“氛,气也。言楚有袭晋之气。”后用以指恶劣、鄙俗之气。宋黄庭坚《奉和文潜赠无咎》:“当令横笔阵,一战静楚氛。”又《

  • 济川舟

    源见“傅说霖”。称美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重臣。唐胡曾《咏史诗.汨罗》:“襄王不用直臣筹,放逐南来泽国秋。自向波间葬鱼腹,楚人徒倚济川舟。”

  • 刻骨铭心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后以“刻骨铭心”谓永志不忘。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见“铭心刻骨”。唐晓玲《单教楼里的皮尔·卡丹们》:“留吧

  • 曹郐

    源见“自郐无讥”。曹郐,指曹、郐二国的诗,属于自《郐》以下之列。泛指微不足道的下乘之作。宋黄庭坚《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樊宗师之比》诗:“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

  • 苏季裘敝

    同“季子貂敝”。清归庄《与顾宁人书》:“不忧苏季裘敝,范叔衣寒。”

  • 祝鲠人

    源见“祝哽祝噎”。指老人。鲠,通“哽”。宋陆游《秋感》诗:“渔家那有悬车地,蔬食何施祝鲠人?”

  • 化鹤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化鹤”喻指思归故里,有时亦指死亡。又以“丁令威”比喻人世变迁。邓文原《郎中苏公哀挽》诗:“夜静燕台山月冷,只疑化

  • 仙佩悬珠

    源见“汉皋解佩”。比喻梨。宋钱惟演《梨》诗:“已忧仙佩悬珠重,更恐金刀切玉难。”

  • 枉突徙薪

    同“曲突徙薪”。《宋书.桂阳王休范传》:“桂蠹必除,人邪必剪,枉突徙薪,何劳多力!”并列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柴草从灶旁搬开,以预防火灾。比喻防患于未然。《宋书·文五王传》:“桂蠹必除,人邪必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