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三倒”。比喻善议论,令人叹服。宋陆游《自嘲》诗:“可怜对客犹自矜,谈道能令君绝倒。”
源见“家徒四壁”。形容人家境贫寒,一无所有。茂陵,司马相如晚年居处,代指司马相如。唐唐彦谦《逢韩喜》诗:“相逢浑不觉,只似茂陵贫。”
源见“圯桥进履”。泛指名师传授的兵法。南朝 梁萧纲《华阳陶先生墓志铭》:“余昔在枌壤,早逢圯上之术;今簉元良,屡禀浮丘之教。”
《汉书.陈遵传》:“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西汉陈遵极有德行,颇受时人尊敬。他善于写尺牍,凡得到他书札的人,都珍藏起来,并引以为荣。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聪明过
同“大智如愚”。清薛福成《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或谓骆公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岂其大智若愚耶?”主谓 有才能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表面上看来
以厉行节俭来满足财用。语出《诗.鲁颂.駉.序》:“《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晋.干宝《晋纪总论》:“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
元.赵雪航《评史》:“窦氏虽除,而寺人之权从兹盛矣!谚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此之谓也。”赶走了一个坏人,另一个外人又乘机进来。比喻祸患接连而至。明.丘濬《故事成语考.鸟兽》:“祸去祸又至,曰:‘
《吕氏春秋.长见》:“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故
汉《尚书大传.略说》:“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本是穷困缺乏的意思。后世则多解释为困倦、疲乏。【词语困乏】 汉语大词典:困乏
同“方朔苦饥”。唐寒山《诗》之一二八:“只取侏儒饱,不怜方朔饥。”【词语方朔饥】 汉语大词典:方朔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