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张巡嚼齿

张巡嚼齿

比喻将士对国家赤胆忠心、奋勇抗敌、慷慨就义的壮烈行为。典出唐人张巡的事迹。张巡(709-757年),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开元进士,曾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令等职。安史之乱时,他以真源令起兵守雍丘,抵抗安禄山军。至德二年(757年),率士卒三千人入睢阳,与该地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yín银)等共同作战。不久,叛将尹子琦等率兵十余万,围攻睢阳。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巡等依靠该城军民英勇抵抗,坚守数月不屈。每次作战,张巡都义愤填膺,神情慷慨,临阵大呼激励士气,眼角崩裂流血,牙齿也被咬碎。城将陷时,张巡西向跪拜,向朝廷表示誓死报国的决心。及城陷,张巡与许远、姚訚、南霁云等皆被俘。叛将尹子奇对张巡说:“听说你每次战斗都眼角瞪裂,牙齿咬碎,怎么会恨到这种地步呢?”张巡回答说:“我立志要吞掉你们这帮逆贼,但恨力不从心罢了!”尹子奇用大刀撬开张巡之口,见牙齿已只剩下三、四颗。

【出典】:

旧唐书》卷187下《忠义下·张巡传》4901页:“十月,城陷,巡与姚訚、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眥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志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例句】:

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奋髯走滑吏,嚼齿对奸将。” 宋·陆游《书愤》:“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宋·文天祥《正气歌》:“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典源】 《旧唐书·忠义传·张巡传》:“十月,城陷。(张) 巡与姚訚、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新唐书·忠义传》亦载,末作“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

【今译】 唐玄宗时安禄山、史思明起兵作乱,张巡等坚守睢阳,抗击安史叛军尹子奇部,因守两年多。城内粮绝,伤亡殆尽,被叛军攻陷。张巡等被俘。前张巡每次作战,临阵大呼鼓励士气,眼角崩裂流血,牙齿都咬碎。城将陷时,向西行礼,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被俘后,尹子奇说:“听说你每战眼角瞪裂,牙齿咬碎,怎么会到这样呢?”张巡说:“我志欲吞掉你们这帮逆贼,可惜力不从心罢了!”尹子奇用大刀撬开张巡口,见牙齿只剩下三四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将领等奋勇抗敌、慷慨就义的壮烈行为。

【典形】 嚼齿、嚼穿龈血、睢阳齿、有齿嚼欲啐、张睢阳齿、张巡嚼齿、张巡效忠、骂贼如张巡、死同巡远、男儿嚼齿。

【示例】

〔嚼齿〕 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嚼穿龈血〕 宋·文天祥《代王夫人作》:“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睢阳齿〕 清·黄鷟来《晚步山麓竹林登正气阁》:“崖门骨不归,睢阳齿空嚼。”

〔有齿嚼欲啐〕 明·李东阳《睢阳叹》:“将军有齿嚼欲啐,将军有眦血成泪。”

〔张睢阳齿〕 宋·文天祥《正气歌》:“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张巡嚼齿〕 宋·陆游《书愤》:“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张巡效忠〕 唐·元稹《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节度使制》:“睢阳在尔之东,张巡效忠之诚尚在; 夷门在尔之境,侯嬴报恩之迹犹存。”


猜你喜欢

  • 中西荟萃

    又作“中西合璧”荟萃(huì cuì会翠):会集、聚集。指将中国和西方的精萃会聚起来。关于天文历算的学问,由粗疏而逐渐严密。西方欧美各国的方法,在明朝才开始传入中国,到了清朝,中国和西方欧美各国的天文

  • 玉筯

    114 ① 玉做的筷子。唐代杜甫《野人送朱樱》诗:“金盘玉筯无消息。”【词语玉筯】   汉语大词典:玉筯

  • 振万

    犹言起舞。《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蛊:蛊惑。振:兴起。万:舞名。【词语振万】   汉语大词典:振万

  • 渭水熊

    同“渭川熊”。明姚夔《送李尚书父还南阳》诗:“汉庭暂识商山 绮,周室应来渭水熊。”【词语渭水熊】   汉语大词典:渭水熊

  • 晋竖潜肓

    源见“病入膏肓”。谓病情险恶。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殷牛尝在耳,晋竖欲潜肓。”

  • 筑扑秦帝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传》附“高渐离”:“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傭保,匿作于宋子(地名)。久之,……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座客皆惊,下与抗

  • 踦屦

    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背而行(指鞋帮破裂),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单只的鞋子)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

  • 师雄来月下

    源见“罗浮梦”。指赵师雄醉憩梅花下。用以咏梅。清秋瑾《梅》诗之四:“未见师雄来月下,如何却现女郎身。”

  • 觅戴逵

    源见“访戴”。谓访友。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情会招车胤,闲行觅戴逵。”

  • 泣路

    同“哭穷途”。唐罗隐《谗书.屏赋》:“阮何情而泣路,墨何事而悲丝?”【词语泣路】   汉语大词典: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