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有猛兽,蔾藿不采

山有猛兽,蔾藿不采

蔾藿:野菜。 山上有猛兽,人们不敢去采蔾藿。 比喻有所忌惮,不敢为所欲为。语出《淮南子.说山训》:“山有猛兽,林木为之不斩;园有螫虫,蔾藿为之不采。”《汉书.盖宽饶传》:“臣闻山有猛兽,蔾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新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猛虎在山林,蔾藿为之不采。忠谏之有益如此。”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八:“夫山有猛兽,蔾藿不采。朝廷岂可一日缺讽谏之臣,留之以箴儆于国可也。”


猜你喜欢

  • 鱼信

    同“鱼书”。唐胡曾《车遥遥》诗:“玉枕夜残鱼信绝,金钿秋尽雁书遥。”【词语鱼信】   汉语大词典:鱼信

  • 王戎简要

    《三国志.魏书.裴潜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诸公赞》:“楷少与琅邪王戎俱为掾发名,钟会致之大将军司马文王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文王即辟为掾,进历显位。”晋.王戎与裴楷小时候曾到过钟会家。钟会称

  • 思鲈

    同“思鲈莼”。唐唐彦谦《蟹》诗:“西风张翰苦思鲈,如斯丰味能知否?”宋陆游《枕上作》诗:“采若未能浮楚泽,思鲈犹欲钓吴松。”【词语思鲈】   汉语大词典:思鲈

  • 氾人

    唐.沈亚之《沈下贤集.湘中怨解》(卷三):“太学进士郑生,晨发铜驼里,乘晓月度洛桥。闻桥下有哭,甚哀。生下马,循声索之,见其艳女,翳然蒙袖曰:‘我孤,养于兄。嫂恶,常苦我。今欲赴水,故留哀须臾。’生曰

  • 邹缨齐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邹君好服长缨(此指系在颔下的长帽带),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又“齐桓公好紫服,

  • 驯鲁雉

    同“驯雉”。唐骆宾王《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诗:“雅琴驯鲁雉,清歌落范尘。”

  • 齿学

    《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因以“齿学”指太子入学,不敢居人之前,与公卿之子以年龄大小为序,以示谦卑。唐吴兢《贞观政要.尊敬师傅》:“臣闻郊迎四方,孟侯所以

  • 申公钳

    源见“楚筵辞醴”。借指无端遭祸被暴君囚禁。宋陆游《书幸》诗之二:“既逃申公钳,又异卞和刖。”

  • 秦黄鸟

    源见“秦穆杀三良”。哀悼横死的贤才。清尤侗《同年宣城李煌以莱州司李署守胶州死海时行之难诗以挽之》:“业及秦《黄鸟》,殇成海大鱼。”

  • 反离骚

    《汉书.扬雄传》:“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比喻退隐),遇不遇命也,何必湛(同沈,沉没)身哉!乃作书,往往摭(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