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

同“孟母择邻”。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他背熟的班姬四诫从头学,不要得孟母三迁把气淘。”


主谓 孟母,孟轲的母亲。据传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能学儒习礼而三次搬家迁居。事见汉·刘向《古列女传·母仪》。后以此比喻家长重视环境影响与子女成长的关系。《说岳全传》12回:“心承~教,腹饱陈平六出奇。”△褒义。多用于教育方面。也作“断机择邻”。


【典源】 汉·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今译】 邹国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她的家邻近墓地。孟子年幼时,玩耍都学墓地里的挖坟筑墓这些事。孟母见了说:“住在这地方对孩子没好处。”于是迁走,住在市场旁边。孟子玩耍又模仿商人做买卖的事。孟母又说:“住在这地方对孩子没好处。”于是又迁走,住在学校旁边。这回孟子玩耍都学的是祭祀行礼这些事了。孟母说:“这才是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定居下来。孟子长大后,学习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终于成为大儒。

【释义】 后以此典指母亲贤德,教子有方; 也用以指好邻居。

【典形】 卜邻、门衰孟母、孟邻、孟母邻、三迁、三徙、三移孟母、择邻、训子孟轲贤、三迁孟母、慈母择邻、孟家邻。

【示例】

〔卜邻〕 唐·杜甫《孟氏》:“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门衰孟母〕 清·归庄《冬日感怀》之九:“门衰孟母离簧舍,世乱颜生失郭田。”

〔孟邻〕 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

〔孟母邻〕 宋·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陶家客,弦诵尝叨孟母邻。”

〔三迁〕 清·丘逢甲《题寒机课子图》:“机声古屋三迁梦,灯影寒窗五夜心。”

〔三徙〕 三国·曹操《善哉行》:“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三移孟母〕 元·白朴《墙头马上》:“我便似八烈周公,俺夫人似三移孟母。”

〔择邻〕 唐·元稹《追封孔戣母韦氏等》:“惟嫔之礼,始自敬姜; 择邻之规,优于孟母。”


【词语孟母三迁】  成语:孟母三迁汉语词典:孟母三迁

猜你喜欢

  • 贫贱交

    同“贫贱之交”。明罗贯中《风云会》三折:“卿道是糟糠妻不下堂,朕须想贫贱交不可忘。”【词语贫贱交】   汉语大词典:贫贱交

  • 香草美人

    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原意是屈原的《离骚》据《诗经》采取比兴手法,用不同事物作比喻。以香

  • 伯乐一顾

    《战国策.燕策二》:“人有卖骏马者,比(bì,接连)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通环,转一圈)视之,去而顾之(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臣请献一朝之

  • 饷车

    《后汉书.刘翊传》:“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

  • 孤桐

    同“峄阳孤桐”。唐王昌龄《琴》诗:“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唐孟郊《送卢虔端公守复州》诗:“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词语孤桐】   汉语大词典:孤桐

  • 淮王鸡狗

    同“淮王鸡犬”。清朱彝尊《折桂令》词:“神仙侣淮王鸡狗,衣冠队楚国猕猴。”偏正 语本晋·葛洪《神仙传·刘安》:“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馀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因以“淮王鸡狗”比喻攀附权

  •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后汉书.冯衍传》:“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意谓日月天天行经天空,江河日日流经大地。用以形容光明磊落或历久不衰,永恒不变。清.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刘向《说苑》、

  • 竹王神

    源见“竹王”。指竹王神像。清黄遵宪《新嘉坡杂诗》之六:“偶题木居士,便拜竹王神。”

  • 贯虱

    《列子.汤问》: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先让纪昌学“不瞬”(不眨眼),二年学成;又让学“视”:‘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长毛)悬虱于牖(窗),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

  • 敝黑貂

    同“敝裘”。清黄景仁《骤寒作》诗:“去冬途中敝黑貂,今秋江上典鹔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