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子虚乌有

子虚乌有

子虚:空虚;不真实。乌有:哪有,没有。后以此典指假设虚构;或形容不存在、没有之事。此典指司马相如借空虚没有而假托之事,写成《子虚赋》,意在讽谏。司马相如以“子虚”为空言虚语,是为称说楚国之美;“乌有先生”,为哪有这事,是为齐国诘难楚国;“无是公”,为没有此人,是为阐明作天子之道理。因而凭空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想天子、诸侯在苑囿(yuàn yòu院又,养禽善、种树木之地方)游玩打猎之情景。那篇文章结束,归结到“节俭”二字,想以此劝谏天子。进献给天子,天子大为高兴。

【出典】:

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3003页:“相如以‘子虚’,虚(空)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哪。副词)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童归之于‘节俭’,因以风(fěng讽,通“讽”,用含蓄话暗示和劝告)谏(jiàn剑,规劝君主、尊长、朋友改正错误和过失)。奏之天子。天子大悦(yuè月,同“悦”,高兴)。”

【例句】:

汉·班固《汉书·叙传下》:“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雨,托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然其事为理所宜有,固不必以子虚乌有视之。” 清·沈惟贤《万国演义·序》:“文贵征实,不蕲于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虚乌有之习也。” 茅盾《爱读的书》:“所以我们的‘兴趣’,有时会从现代转到古代,乃至子虚乌有的幻想的世界。我个人爱读的文学作品,就有不少是历史的和幻想的。”


并列 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此事。虚构的人或事。语本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后来,有关部门终于查明,所谓‘美国之音’的报道,纯属~!”△多用于描写不存在的人或事物。也作“乌有子虚”。


【词语子虚乌有】  成语:子虚乌有汉语词典:子虚乌有

猜你喜欢

  • 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

    馨:晋时语助词。 像鬼手一样冰冷,偏来握住人的臂膀。 表示拒绝别人与自己接触。语出《世说新语.忿狷》:“王司州尝乘雪往王螭许,司州言气稍有牾逆于螭,便作色不夷。司州觉恶,便舆床就之,持其臂曰:‘汝

  • 金刚不坏身

    《大般涅槃经》卷三:“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又,《大宝积经》卷五十二:“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金刚之身,不可坏身,坚固之身,超于三界最胜之身。”佛经中有“金刚之身,不可坏身”之语,意谓佛身可长生不老

  • 百二险

    同“百二雄”。元袁桷《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之二:“古云百二险,夸诞生甲兵。”

  • 龙颔

    源见“探骊得珠”。喻指险境,难处。唐 陆复礼《珠还合浦赋》:“利用溥博,何必取之于龙颔;报德宏多,奚由得之于蛇口?”亦借称骊龙之珠。唐杜牧《和裴杰秀才新樱桃》:“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词语龙颔】

  • 嘶盐

    源见“骥伏盐车”。喻贤才屈居贱役。明徐渭《赋得风入四蹄轻》之四:“带烙成骈死,嘶盐了此生。孙阳何处是,泪尽太行程。”【词语嘶盐】   汉语大词典:嘶盐

  • 山长水远

    指道路阻远。唐代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谩夸书剑无归处,水远山长步步愁。”又喻地势灵秀。《明一统志》谓常州府形胜,“山长水远,气秀地灵。”并列 山绵长,水遥远。①形容路途遥远,或远而险

  • 金縢

    《尚书.金縢》:“武王疾,周公祷于三王,愿以身代。史纳其祝策于金縢匮中;其后周公因管蔡流言,避居东都,成王开匮得其祝文,乃知周公之忠勤,执书而泣,遂迎周公归成周。”因其匮缄之以金,故称金縢。縢,音té

  • 桂枝片玉

    源见“郤诜丹桂”。“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言。谓登科及第。唐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序》:“桂枝片玉,光生于家。”并列“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缩语。比喻登科及第。唐·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

  • 伯成耕犁

    《庄子.天地》载:伯成子高,唐尧时人。相传尧治天下,他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时,他认为“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就隐居耕种。后以“伯成耕犁”为隐居耕种的典故。唐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诗

  • 罗袜凌波

    同“罗袜生尘”。宋柳永《临江仙引》词之三:“罗袜凌波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