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太阿倒持

太阿倒持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殴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泰阿,同“太阿”,宝剑。后以“太阿倒持”比喻授人权柄,自受其害。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主谓 太阿:宝剑名。倒拿着宝剑。比喻授人权柄,而自失其位,反遭祸害。李劼人《大波》:“伯英先生因而叹息说:‘老赵何尝知道现在是~。’”△常用于上级的权力被下级所把持。→喧宾夺主。也作“倒持太阿”。


【典源】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网,以为汉殴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故诚能勿失其柄,天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

【今译】 汉代梅福上书说,秦朝无道,残虐百姓,无形中为汉兴创造了条件,如同倒拿着太阿宝剑,将剑柄反交给了楚人 (指陈涉、项羽等)。太阿,也作泰阿,相传为春秋时名匠欧冶子所铸的宝剑名。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丧失权力,反为人所制。

【典形】 倒持、倒授国柄、倒太阿、太阿倒持、太阿权倒授。

【示例】

〔倒持〕 宋·张元干《过白彪访沈次律》:“赏罚二大柄,倒持示微弱。”

〔倒太阿〕 清·唐孙华《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国柄倒太阿,祖训裂堤防。”

〔太阿倒持〕 清·黄遵宪《庚辰四月重野成斋》:“呜呼源平霸者起,太阿倒持归将军。”

〔太阿权倒授〕 清·黄遵宪《群公》:“事事太阿权倒授,人人六等罪分明。”


【词语太阿倒持】  成语:太阿倒持汉语词典:太阿倒持

猜你喜欢

  • 池塘春草

    源见“梦惠连”。形容春意盎然,生机蓬勃。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二九:“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典源】 南朝梁·钟嵘《诗品》:“《谢氏家录》云: 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

  • 有自来矣

    自:从。 谓事情的发生发展有其来由,并非偶然。语出《左传.昭公十六年》:“叔孙曰:‘叔出季处,有自来矣。’”《孔子家语.冠颂》:“孔子曰:‘诸侯之有冠礼也,有自来矣。’”王肃注:“言有所从来。”晋.

  • 王戎眼

    源见“岩下电”。指明亮有神的眼睛。借咏电。明徐渭《电》诗:“好作王戎眼,休烧李?须。”

  • 汤盘

    《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颖达疏:“汤之盘铭者,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必于沐浴之者,戒之甚也。”后因以“汤盘”谓自我警惕。唐李商隐《韩碑》诗:“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

  • 子女玉帛

    《左传.僖公二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子女玉帛”指人民和财物。后因以“子女玉帛”作为泛指财物、财产的典故。明.焦竑《玉堂丛语.识鉴》:

  • 纺砖

    源见“弄璋弄瓦”。旧时为女孩的代称。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谢女班姬女校书。”一说,实指镇纺车之砖,见清王应奎《柳南随笔》二。【词语纺砖】   汉语大词典:纺砖

  • 东丘

    同“东家丘”。唐严维《馀姚祗役奉简鲍参军》诗:“知己欲依何水部,乡人今正贱东丘。”【词语东丘】   汉语大词典:东丘

  • 鲸珠

    同“鲸目”。清 李元《蠕范.物材》:“鲸珠在眼,蚌珠在腹。”【词语鲸珠】   汉语大词典:鲸珠

  • 申屠断鞅

    《后汉书.申屠刚传》:“光武帝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旧注云,“以刀断马鞅”,未详所出。〔按〕东汉郭宪谏光武帝,有“拔佩刀以断靷”事。参见“断靷”。

  • 假王徼福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