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同室操戈

同室操戈

原为入室操戈,指别人进入自己所居之室,并以室内所存兵器,攻打自己。后来变成“同室操戈”,意义则改为自家人之间互动刀枪,或内部纷争。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东汉后期著名古文经学家。当时另一著名学者何休墨守今文经学,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以自固营垒,攻讦古文学派。郑氏乃针锋相对地写了《发〈墨守〉》、《鍼〈膏肓〉》、《起〈废疾〉》三篇文章进行批驳。何休看到后,叹息到:“康成(郑玄字)进了我的居室,拿起我的武器来攻打我了。”

【出典】:

后汉书》卷35第1207、1208页,《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鍼《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例句】:

清·江藩《宋学渊源记序》:“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抑且同室操戈矣。”


主谓 同室,自家人。自家人动刀枪。比喻手足相残或内部纷争。语本《左传·昭公元年》:“春秋郑徐吾犯之妹有美色,公孙楚与其从兄公孙黑争娶之。楚已纳聘,黑欲杀之而夺其妻。子南(楚)知之,执戈逐之,及冲,击之以戈。”又,《后汉书·郑玄传》:“(何)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周恩来《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相煎何急!”△贬义。多用于内部成员的反目成仇。→自相残杀 祸起萧墙 ↔同仇敌忾。也作“操戈同室”。


解释操:拿、持。比喻内部互相争斗、互相残杀。

出处后汉书·郑玄传》:“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郑玄,字康成,东汉著名学者。他从小喜欢读书,不喜欢当官吏,他父亲对此非常生气,但是不能制止他。郑玄跟当地的名师学了很多知识,等他认为当地没有再值得他请教的人后,就向西经过函谷关,来到扶风,拜当时的大学问家马融为师。

马融有门徒四百多人,学问精深的有五十多个。马融平常傲慢尊贵,郑玄在他门下三年,竟然没有见过马融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传授郑玄学业。郑玄日夜苦读,从未感到过疲倦。有一次,马融召集学生讨论图谶纬书,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便单独召他到楼上相见,郑玄于是趁机请教自己的疑问,问完后便告辞回家。马融叹息着对门人说:“这位姓郑的同学如今离去,我的学术也就传播发扬到东边去了。”

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家乡。当时任城人何休爱好《公羊》学,著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于是阐发《墨守》、针砭《膏肓》、讲论《废疾》。何休见到郑玄的这些著作后感叹地说:“康成这是跑到我的家里,拿起我的戈矛,来讨伐我啊。”郑玄和何休的讨论,释义通达、考据深奥。在他的带动下,古文经学才从此开始昌明起来。

反义同舟共济

例句

你们同室操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词语同室操戈】  成语:同室操戈汉语词典:同室操戈

猜你喜欢

  • 三人成虎

    《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一本作庞恭)与太子(指魏国的太子)质(作为人质抵押)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

  • 古人炳烛夜游,良有以也

    炳:点燃。或作“秉”,拿。良:确实。以:原因。 古人点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 旧时宣扬及时行乐。语出三国.魏文帝《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

  • 便腹

    同“便便腹”。宋苏轼《宝山昼睡》诗:“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词语便腹】   汉语大词典:便腹

  • 生死与共

    《史记.秦本纪》唐.张守节《正义》注引应邵云:“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於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诗》所为作也。”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酒酣,穆公说道:“生

  • 更化

    改旧更新,指政令教化的改革。《汉书.董仲舒传》:“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后用以比喻面临危急,当弃小以全大。《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帝梦手持刀自割落十指,恶之,告徽及杨侃,徽曰:‘蝮蛇螫手,壮士解

  • 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下;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文王、武王,是后世崇尚的古代贤明君主。“文武之道”本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方略。后指

  • 讼鹿

    源见“蕉鹿梦”。比喻计较利名得失。宋宋祁《昼寝》诗:“梦柯向费论荣辱,讼鹿何烦竟有无。”【词语讼鹿】   汉语大词典:讼鹿

  • 桃叶女

    源见“桃叶桃根”。指爱妾。宋苏轼《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词语桃叶女】   汉语大词典:桃叶女

  • 孤竹

    源见“采薇”。指伯夷、叔齐。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孤竹不以绝粒易鹿台之富,子廉不以困匮贸铜山之丰。”【词语孤竹】   汉语大词典:孤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