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发奸擿伏

发奸擿伏

发、擿(tì替):揭发。奸:奸邪。伏:隐伏。发奸擿伏,揭发隐匿的坏人坏事,使奸邪无所隐遁。西汉京兆尹赵广汉曾下令召湖都亭长来京兆府议事。湖都亭长途经界上时,界上亭长随便开玩笑说:“到了京兆府,千万不要忘了替我向赵君(指赵广汉)问候。”湖都亭长到后,赵广汉和他谈完公事后说:“界上亭长让你捎来问候,为什么不转达给我呢?”湖都亭长听后叩头道歉说:“确有其事。”赵广汉说:“回去请替我转告界上亭长,尽力考虑政务,做出政绩,我京兆尹是不会忘记他的深厚情意的。”赵广汉就是这样精明过人,一切隐伏的事情都能发觉并揭示出来。后以此为典,赞扬吏治精明。

【出典】:

汉书》卷76《赵广汉传》3203页:“(赵)广汉尝记召湖都亭长,湖都亭长西至界上,界上亭长戏曰:‘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亭长既至,广汉与语,问事毕,谓曰:‘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亭长叩头服实有之。广汉因曰:‘还为吾谢界上亭长,勉思职事,有以自效,京兆不忘卿厚意。’”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奸擿伏。” 元·脱脱《宋史·李参传》:“参以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 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29:“再说陆公在任,分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擿隐,剔清利弊,奸宄慑伏,盗贼屏迹”。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张存仁传》:“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


并列 擿,揭发。举发秘密罪案。形容吏治清明,奸邪无所遁隐。《汉书·赵广汉传》:“其~如神。”《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擿,不读作zhāi。△褒义。多用于描写清明社会。也作“发伏擿奸”、“发奸擿隐”、“发奸发伏”、“发擿奸隐”、“发隐擿伏”。


【词语发奸擿伏】  成语:发奸擿伏汉语词典:发奸擿伏

猜你喜欢

  • 罴卧

    同“老罴高卧”。宋陆游《晓出至湖桑埭》诗:“老气犹能作罴卧,壮怀谁复记鸿轩!”【词语罴卧】   汉语大词典:罴卧

  • 杏树

    参见:种杏

  • 裘弊金尽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赢,担负)滕(滕,本指缄封,此引伸指行囊)履蹻(蹻,屐),负书担橐(橐,口袋,比囊小的叫橐),形容枯

  • 一寸春晖

    源见“寸草春晖”。喻儿女对父母的深恩所报甚少。清 董元凯《沁园春.寸草》词:“色想罗裙,叶成书带,一寸春晖报未曾。”

  • 薰莸异器

    见“薰莸不同器”条。见“薰莸不同器”。《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美恶宜别卷》:“凡作史者,美恶必宜别卷,所以类族辨物,使~,阅者一览可知。”【词语薰莸异器】  成语:薰莸异器汉语大词典:薰莸异器

  • 踏雪飞鸿

    同“飞鸿”。清鄂尔泰《滇中回宿易隆诗》:“踏雪飞鸿任此身,戟辕回首已前因。”

  • 天作之合

    《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毛传:“合,配也。”意谓文王之妻太姒,乃天为之配合。后世遂以“天作之合”为缔结婚姻的贺辞。偏正 合,配合。天意撮合成的婚姻。语出《诗经·大雅·大明》:“文王

  • 仁寿

    《论语.雍也》:“知(智)者动,仁者静;知(智)者乐,仁者寿。”邢昺疏:“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谓有仁德而长寿。《汉书.王吉传》:“驱一世之民,跻之仁寿之域。”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

  • 画肚

    唐.张怀瓘《书断》:“闻虞眠布被中,恒手画肚,与余正同也。”(见唐.张彦远《书法要录》九)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张怀瓘,常用手指在腹上写字,揣摹书法。后因用为咏钻研书法之典。宋.苏轼《苏轼诗集》三《凤翔八

  • 梦草

    源见“梦惠连”。谓创作有神来之笔。宋梅尧臣《留题希深美桧亭》诗:“栽萱北堂近,梦草故池连。”【词语梦草】   汉语大词典:梦草